易傳是怎麽形成的如下:
《易傳》是戰國時期陸續編輯寫作的儒學研究論文集,《易傳》也是秦火之後的儒生借解易而發揮儒家思想的文字作品選輯。時序至漢初。
《易傳》是由十個部份的內容所組成的,各傳的篇名為:《文言傳》、《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系辭傳上》、《系辭傳下》、《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其中的兩個《象傳》又有《大象傳》、《小象傳》的另壹種分別方式。《易傳》是發揮易理的著作,各篇主題重點及敘述體裁不壹,成書年代也不相同。
《彖傳》是針對卦辭(壹稱彖辭)作逐字解說的作品。有六十四卦即有六十四條彖傳條文,所以後來的編書者,就直接把《彖傳》之文字編於每卦的卦辭後,而成為今日我們熟悉的讀本。《周易》經文以前三十卦為上經,後三十四卦為下經,所以《彖傳》之上下篇即依此而編。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