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公孫衍簡介,公孫衍是怎麽死的?

公孫衍簡介,公孫衍是怎麽死的?

戰國末期,各國之間的紛爭,基本上都是在“合縱連橫”當中發展的,各國合縱對抗秦國,或者瓦解掉合縱的連橫,而在這其中,各個有名的縱橫家,就顯得非常的引人註意了,而且可以說是矚目。在這中間,有壹個名為公孫衍,他與秦國之前有很多的故事。他是合縱的支持者,但是在此之前他在秦國擔任官職,那他又是為什麽要離開秦國呢?最終又是怎麽死的?

公孫衍這壹個名字,很容易被人忽視,甚至是不被人想起,因為公孫衍很少被史家提及,因此史書對他的記載卻不是很多。關於他的信息也不是特別多。作為壹個歷史人物,他的身份是張儀的對手。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壹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公孫衍,戰國時魏國陰晉(今陜西華陰)人。名衍,號犀首,公孫衍壹生歷仕秦國、魏國、韓國。他是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主張聯合諸國,壹起合縱抗秦。就是因為他的辯才了得,以致於後來人們都只知道犀首 公孫衍簡介 ,而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公孫衍似乎不被人所知,他的故事我們也較少知道,秦惠王五年,他成為了秦國的大良造,後來離開了秦國,成為了魏國的大將。

很多人會很奇怪,公孫衍為什麽叫犀首,這個犀首又是什麽意思。犀首,顧名思義,就是犀牛的犄角,因為很稀有,即代表十分珍貴的意思,說明公孫衍是個十分厲害的人物,作為秦國的人才,秦王對他是欲擒故縱,但是值得壹提的是,犀首並不是他獨有的稱號,在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被稱作“犀首”,但是當公孫衍被稱作犀首的時候,他是天下很出名的名人,因此,當時的人們和後世的人們,就習慣了將犀首作為他的名字,還有壹種說法是,《史記集解》引司馬彪曰:“犀首,魏官名,今虎牙將軍。”犀首當是武職。公孫衍在魏國的官職就是犀首,以此得名犀首稱號。

歷史上公孫衍和張儀是死對頭,大家都可能不太清楚,為什麽說張儀和公孫衍是死對頭,歷來都認為張儀和蘇秦是死對頭,他們即是政治場上的對手,又是學術上的對頭,而這兩個人也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他們出生在同壹個時代,互相攻擊,互相反擊對方,當時的《史記》和《戰國策》都認為蘇秦和張儀是壹個時代的人,並且作為政敵雙雙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但是根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記載,張儀和蘇秦不是壹個年代的人,壹個死於公元前284年,而另壹個則死於公元前310年,這樣看來蘇秦比張儀要晚死幾十年。根據這個,人們便猜測,或許張儀的戰爭真正對手並不是蘇秦,而是公孫衍,並認為公孫衍才是合縱策略的創始人。

公孫衍,戰國時期魏國陰晉(陜西省華陰市東)人,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主張諸國合縱抗秦。公孫衍和張儀同期,於秦國為官,是張儀的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公孫衍於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後居魏。《史記》有公孫衍傳,系附於張儀傳。《戰國策》也只有幾條零星的記載。

公孫衍極具戰略眼光,他不僅註重聯合東方各國,甚至把秦國西方的小國義渠,也拉進了合縱伐秦同盟。

義渠是西方少數民族政權,多年來始終與秦國為敵。在公孫衍積極組織合縱之際,義渠的國君恰好來到魏國。公孫衍求見義渠君,告訴他,秦國和東方各國交戰時,就會奉上重禮討好義渠;與各國和平時,就會掠奪義渠。

他希望義渠國君警惕這壹點,不要被秦國所蒙蔽。後來,秦國出動大軍攻打韓國時,獻上“文繡千匹、好女百人”與義渠修好。義渠君果如公孫衍所言,趁機發兵攻打秦國 公孫衍簡介 ,大破秦軍。由於本土遭到破壞,秦國不得不暫時放棄對六國的戰爭。

然而,公孫衍雖然組織了多次對秦國的進攻,卻幾乎均以失敗而告終。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的策略是錯誤的,而說明各國離心離德,根本沒有很好地貫徹他的合縱策略。

縱觀戰國局勢,實力雄厚的,向來靠拳頭說話;實力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孫衍首創的合縱策略,是當時弱小國家對抗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壹辦法。如果各國能夠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團結起來,***同抗秦,那麽天下局勢就會發生改變,歷史也會改寫。

合縱的失敗並非公孫衍的失敗,而是各國君主的失敗。當時,已經無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淺、形形 *** 的君主們凝聚到壹起,他們患得患失、左右排徊,即使公孫衍傾盡心血,也是無力回天。

公孫衍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合縱事業的創始人,與張儀齊名。但史書關於他生平事跡的記載並不詳細,流傳下來的事跡也不多。《史記》有公孫衍傳,系附於張儀傳。《戰國策》中只有幾條零星的記載。

從史籍記載來看,公孫衍在韓國擔任宰相,率軍與秦國作戰失敗後,再次回到了魏國。但魏國朝廷勾心鬥角,公孫衍沒有能重新登上歷史舞臺。

據《韓非子》記載,他與大臣張壽有積怨,田需對他也懷恨在心,於是田需派人殺掉張壽嫁禍於他。魏王誤以為是他殺的,就把他殺掉了。

然而,作為壹代風雲人物,公孫衍的歷史功績是永不磨滅的。在戰國中後期,正是因為他,東方各國對強秦才有了幾次有較大影響的進攻,歷史才變得更加波瀾壯觀。當時就有人曾說他和張儀“壹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聲勢都足以傾動天下。

在他去世後,他所開創的合縱大業日益深入人心,精妙絕倫的外交大戰仍在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