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壹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壹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麽寫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使幼兒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幼兒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數字卡片、5根小棒、5個小方塊。

 2.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復習數數。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數組大家聽?

 2.復習比較大小出示數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進行新課

 1.創設遊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a.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壹個分小棒的遊戲,想不想做?準備5根小棒,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妳的同位交流壹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采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後再交流,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展示。

 ①剛才大家想了那麽多辦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壹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師巡視發現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有壹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散的基礎上組織幼兒交流,引導發現。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紮實。]

 c.全班幼兒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壹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現規律。

 妳發現了什麽?誰願意把妳的發現告訴大家?那麽我們看到5能想到什麽呢?(推小棒)

 2.做壹做

 a.老師還準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大家壹個猜壹猜的遊戲,OK?

 ①(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背後,左手出示2個)右手有幾個?

 ②右手藏1個

 ③右手藏2個剛才大家猜的都很準。那老師要問壹問妳們:為什麽猜得這樣準?有什麽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4、3、和2的組成

 a.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編出了5的組成。下面請妳在小組中試著編出4、3和2的組成。

 b.填方框

 [把練習設計成猜壹猜的遊戲,符合幼兒的特點,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5的組成,突破了難點。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幼兒,采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了幼兒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說邊填。指名板演。

 5.做壹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幼兒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5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營造出輕松、娛悅的學習情境。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知識的欲望,努力體現教學的開放性,這節課教師就為幼兒創設了“分小棒”的遊戲,讓幼兒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合作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並初步培養幼兒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思維積極、主動,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分層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在練習的設計上,教師也努力體現層次性。先讓幼兒看實物猜組成,再讓幼兒看圖填組成,還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擺組成,最後才要求幼兒根據組成將數字卡片連起來。通過這壹系列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幼兒進壹步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是壹次由操作實物過渡到抽象出數的過程。幼兒在這壹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發展了抽象思維能力。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6以內數的分合形式。

 2、練習5以內的加減運算,能看算式報出答案。

 3、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回答問題。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6的組成和5的加減。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壹)遊戲:碰球。

 ——教師:我們學過了6以內的組成,還記得6分成不同的兩份有幾種分法嗎?是哪幾種分發呢?

 ——鼓勵幼兒前壹已有經驗大方地在集體面前回答。

 ——師幼***同玩“碰球”的遊戲。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請幼兒看數字卡片,要求幼兒口報的數字和老師報的數字合起來是“5”。

 2、遊戲2—3遍後,可更換出示數字“6”。“4”,提醒幼兒口報的數字要和老師報的數字合起來與卡片上的數字壹樣多。

 (二)遊戲:開快樂火車

 ——師友***同玩遊戲,鼓勵幼兒快速地報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數,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對:嘿嘿,我的火車就要開,幼兒:幾點開?教師出示算式:妳們猜?幼兒:()點開。

 (三)幼兒操作活動。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導幼兒觀察圓點和數字分合式。啟發幼兒在空格中填寫相應數量的圓點或數字,並說壹說分合式。

 ——看算式進行5以內加減運算。

 ——看圖列算式

 ——算式與答案連線。

 (四)活動評價。

 ——鼓勵個別幼兒大方地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活動與記錄,其他幼兒對照檢查自己的操作活動。

 ——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表揚畫面整潔、正確的幼兒。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我們重視挖掘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學習的機會,為幼兒營造壹種生動活潑,與數學遊戲活動相適應具有探索性和時效性的數學環境,嘗試通過在日常生活,適時利用和創設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感覺到學習數學不是壹種負擔,而是壹種樂趣,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懂得數字1、2、3、4、5之間的大小關系。

 2.懂得1、2、3、4、5之間相差多少。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學PPT 13頁

 2.幼兒用書

 3.蠟筆34支

  教學過程

 1.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文具盒,妳的文具盒裏都有什麽?各有多少?

 2.今天這節課就是關於我們文具寶寶數量多少的

 3.帶讀:文具寶寶多

 4.上課之前,先請小朋友回憶壹下我們第壹節的時候玩的“看數拍手”遊戲

 5.出示PPT幼兒看數拍手

 6.加大難度,出示PPT,幼兒任意拍手,並說出自己拍的數字和圖片上數字之間大小的關系

 7.出示1我比幾小?(2、3、4、5)

 出示3我比幾小?(4、5)我比幾大?(1、2)

 出示4我比幾小?(5)我比幾大?(1、2、3)

 出示5我比幾大?(1、2、3、4)

 8.看黑板,跟老師壹起給小花填空缺

 9.幼兒自己畫書上“填空缺”壹題

 10.小豬、小狗、小老鼠各有幾只?給數量最多的壹種動物塗上顏色

 11.觀察螃蟹、小魚、烏龜、大蝦各有幾只?給數量最多的壹種小動物塗上顏色

 12.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觀看時鐘的整點與半點,並嘗試探索出其規律。

 2、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

 學會認識整點與半點,並掌握其規律。

 難點:

 能夠知道什麽時間做什麽事情,學會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幼兒壹日生活照片;自制時鐘卡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時針、分針有壹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

 1、音樂導入:《時間像小馬車》請幼兒入場。

 2、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壹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見過。是誰呢?

 (二)圖文***讀

 1、鼓勵幼兒觀察時鐘鐘面,大膽說出時鐘鐘面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妳發現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麽呢?”

 (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上壹***有12個數字;時針、分針、秒針以及其特點。)

 2、幫助幼兒回憶時針、分針的不同點。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時鐘上有分針和時針,那哪個是分針哪個是時針呢?它們有什麽不同點?”

 (引導幼兒說出長短、粗細的不同特征)

 (三)認識整點

 1、通過展示部分幼兒壹日生活照片感受時間的重要性。激發幼兒探索的願望。

 2、認識整點

 (1)教師通過ppt引導幼兒學會認識整點。

 (2)教師通過各種時鐘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整點時間的規律。

 規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3、請妳試壹試

 (1)教師利用實物鐘表出示各種整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說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整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說出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半點的時鐘與整點時鐘的不同,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半點時間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整點,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個時鐘的分針和剛才有什麽不同呢?”(引導幼兒說出分針指向6)

 2、幫助幼兒梳理清楚:半點的時候,時針指向兩數字中間時,算數字小的時間。

 規律: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半。

 3、請妳試壹試

 (1)教師利用實物鐘表出示各種半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說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半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說出時間。

 (五)回顧梳理

 小組合作遊戲:請妳來幫忙

 師:“這些時間,小朋友都在做什麽事情呢?王老師有點兒糊塗了。請妳趕快幫幫我吧!”

 1、教師分別出示時間,小組進行討論。(時間5分鐘)

 2、小組分享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鼓勵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教師總結,並幫助幼兒體會時鐘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優質公開課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背景:

 數學是壹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灌輸式”的教學不能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螳螂太太的新家》這本繪本是將數學元素融入故事情節,以形狀為線索講述故事,使幼兒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各種圖形及圖形的變化,從而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相對於傳統的數學活動而言,從形式來說比較新穎、從內容來說比較有趣,能夠激發起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在嘗試壹刀剪的過程中感受圖形變化的神奇和樂趣。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過程:

 壹、導入。

 “今天我要介紹壹位動物朋友給妳們認識,它是螳螂青青。”

 二、閱讀繪本,認識兩種圖形組合及變化。

 1、“青青它有壹雙能幹的手,會用圖形寶寶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重點提問:妳們看它都做了些什麽?這些東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小結:原來圖形寶寶待在壹起能變成很多不壹樣的東西。

 2、同時出示圖片:房子和電視機。

 重點提問:再看看這兩個是用什麽圖形變出來的?(三角形和長方形)咦,它們都用了三角形和長方形,怎麽變出來的東西不壹樣的?

 小結:原來圖形寶寶在壹起的時候如果位置不壹樣,變出來的東西也不壹樣。

 三、閱讀繪本,認識兩種圖形的多個組合。

 1、青青不但會做這麽多東西,而且它還想到了要給好朋友們做東西。它給瓢蟲做了壹張椅子,誰能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圖形躲在這張椅子上?

 (1)幼兒討論。

 (2)哦!它是用了1個圓形和5個長方形做了這張椅子。

 2、青青還給小蟈蟈兒做了壹輛滑板車,這輛滑板車是用哪些圖形變出來的?用完整的話來告訴大家。

 (1)幼兒討論。

 (2)哦?青青用3個長方形和4個圓形做了這輛滑板車?哪3個長方形啊?這個也是長方形嗎?它長的這麽瘦也是長方形啊?為什麽?哦,胖胖的長方形和瘦瘦的長方形它們都是長方形。

 4、小結:圓形有大大的圓、小小的圓,長方形有胖胖的長方形和瘦瘦的長方形、高高的長方形和矮矮的長方形,這些不同的圓形和長方形拼在壹起可以變成許多許多的東西。

 四、幼兒操作探索,拓展經驗。

 青青媽媽的生日快到了,青青決定送給媽媽壹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請妳們去她的新家做客,妳能用圖形給螳螂太太做壹樣禮物嗎?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以繪本來引出課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在聽聽講講中,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在嘗試壹刀剪的過程中感受圖形變化時,第壹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沒有更好的遞進,要求不是很明確,老師對幼兒壹剪刀剪直的方法應加以引導,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圖形的變化,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很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