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自宋代呂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釋義
可惜妳不像江邊樓上高懸的明月,不管人們南北東西四處漂泊,明月都與人相伴不分離。
可惜妳就像江邊樓上高懸的明月,剛剛圓滿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圓不知還要等到何時。
賞析
這首詞用“江樓月”作比,詞人上片裏,說的是人雖到處漂泊,而明月隨人,永不分離,是贊詞。下片裏也用”江樓月“作比,”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說的是月圓時少,缺時多,難得團圓。
同樣用“江樓月”作比,壹贊壹恨,是壹篇中用同壹事物作比喻而表達不同感情,從而具有二柄。還有,上片的“江樓月”,比喻“只有相隨無別離”;下片的“江樓月”,比喻“待得團圓是幾時”。壹首詞裏,同用壹個比喻,所比不同,構成多邊。象這樣,同壹個比喻,壹首詞裏,既有二柄,又有多邊,這是很難找的。因此,這首詞裏用的比喻,修辭學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這樣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詞人用得非常貼切,這是此首詞更為難能可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