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後揚”指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諷的態度盡力去貶低或否定它的壹種構思方法。
“先抑後揚”,讀音 [ xiān yì hòu yáng ]
“先抑後揚”,同“欲揚先抑”。此詞出自郁達夫《蘇州煙雨記》:“還是為喚醒觀者的觀聽起見,用修辭學上的欲揚先抑的筆法,使能得著壹個對稱的效力而想出來的?
造句:
1、這篇課文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
2、校長的演講先抑後揚,十分精彩。
3、以揚州傳統仿古圍墻作為主景,形成障景,達到先抑後揚的景觀效果。
4、它之所以美,是因為它充分體現了先藏後露、先抑後揚的藝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