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尉遲恭簡介

尉遲恭簡介

尉遲恭簡介鄂國忠武公尉遲恭(585 年-658 年 12 月 26 日),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唐朝名將,官至右武 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 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壹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 奪取帝位。 尉遲恭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 年)去世,唐高宗廢朝三日,詔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 第臨吊,冊贈司徒、並州都督,謚曰忠武,陪葬昭陵。 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 (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早期經歷 尉遲恭是朔州善陽人,年少時以打鐵為業。隋煬帝大業末年,在高陽參軍討伐暴亂兵眾,以勇猛聞名, 壹直提拔到朝散大夫。 大業十三年(617 年)三月,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並遣使歸附突厥。劉武 周聞知尉遲恭作戰勇猛,便將其網羅到自己麾下,擔任偏將。 太原起兵的唐國公李淵建唐後,部將宋金剛建議劉武周“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 武德二年(619 年)三月,劉武周在突厥支持下舉兵南下,尉遲恭也在其中。九月,劉武周占領太原。 尉遲恭隨宋金剛繼續南下,攻克晉州。

十月,又攻占澮州。此時夏縣人呂崇茂起兵響應劉武周,擊敗唐右 仆射裴寂。李淵詔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陜州總管於筠、內史詩郎唐儉等率兵討伐呂崇茂。 雙方對峙於夏縣。 是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統關中兵進攻劉武周。十壹月,李世民率軍自龍門關乘堅冰過黃河,屯兵柏壁, 與宋金剛軍對峙,並同固守絳州的唐軍形成犄角之勢,進逼宋金剛軍。十二月,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宋 金剛即遣尉遲恭和尋相率兵潛往夏縣,接應呂崇茂。尉遲恭與呂崇茂裏應外合,夾擊唐軍,大敗唐軍,李 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及行軍總管劉世讓全部被尉遲恭俘獲。唐高祖李淵為救回被俘諸將,便免去 其罪,派人招降了呂崇茂,拜夏州刺史。同時還讓呂崇茂暗中除掉尉遲恭,尉遲恭聞訊後,將呂崇茂殺死。尉遲恭、尋相擊敗唐軍後,還軍澮州。李世民聞訊後,即派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在美良川(今 山西夏縣北)截擊尉遲恭軍,尉遲恭毫無準備,被唐軍斬首二千余級,大敗而歸。 不久屈突通簡介,尉遲恭、尋相秘密率精騎前往蒲阪,救援王行本。李世民又親自率步騎三千連夜從小路趕到安 邑,截擊尉遲恭、尋相軍,尉遲恭這次敗的更慘,除自己與尋相只身脫逃,其眾全部被唐軍所俘。唐將獨 孤懷恩也乘機逃走。

當時獨孤懷恩本欲反唐自立,在獄中曾將此事告訴了唐儉,獨孤懷恩逃回後,又奉命 攻蒲阪。唐儉聞訊後,恐獨孤懷恩反唐,便說服了尉遲恭允許他派人給李淵報信。李淵遂將獨孤懷恩誅殺。 由此可看出尉遲恭當時已有歸唐之心。 武德三年(620 年)四月,與唐軍相持約五個月的宋金剛軍終因糧秣斷絕,被迫以尋相部為後衛,向北 撤退。李世民即率軍跟蹤追擊,大敗宋金剛軍。宋金剛率余部 2 萬精兵退至介休(今山西介休),出西門 而戰,宋金剛慘敗而逃。劉武周放棄並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與宋金剛逃往突厥,後為突厥所殺。尉 遲恭則收攏殘兵,堅守介休。李世民知其武勇出眾,便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進城勸降。尉遲恭遂與 尋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縣)二城降唐。李世民見尉遲恭來降,非常高興,任命尉遲恭為右壹府統軍, 讓他繼續統領舊部八千人,與諸營相參。李世民的過分信任引起唐軍眾將的不滿,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屈 突通怕尉遲恭會反復,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絕。勇冠三軍 武德三年(620 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軍東征割據洛陽的鄭帝王世充。九月,尋相和劉武周手下的壹 些舊將相斷叛變逃走,唐朝諸將對尉遲恭也懷疑起來,認為尉遲恭必叛,就把其關押在軍中。

行臺左仆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都說:“尉遲敬德剛剛投降,思想感情還沒有歸順。這人非常勇猛剽 悍,關押的時間又長,已被我們猜疑,必然產生怨恨。留著他只怕會留下後患,請立即殺了他。”李世民 說:“我的看法跟妳們不同,尉遲恭如果懷有叛離意圖,怎麽會在尋相之後呢?”當即命令釋放,帶進自 己的臥室,賞賜給他金銀珠寶,對他說:“大丈夫憑著情感誌向互相信賴,不必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 終究不會聽信讒言去迫害忠臣良將,您應體諒。壹定認為應當離開,現在就用這些東西資助您,表達我們 短暫***事的情誼。” 這天,尉遲恭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獵,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兵騎兵前來挑戰。王世充的驍勇將領單 雄信帶領騎兵直奔李世民沖來,尉遲恭驅馬沖上前去,太吼壹聲,斜刺裏壹槍把單雄信挑下馬來。鄭軍且 戰且退,尉遲恭保護李世民殺出包圍後,又帶領騎兵跟王世充作戰,幾個回合,鄭軍狼狽逃散,抓住了鄭 將陳智略,俘虜手持長矛的騎兵六千人。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正當人們要我相信您必然叛離的時候,上天開導我怎樣向人們驗證我的判斷,特地予以證實,行善得福已驗證了,因果回報何等迅速。”特地賜給 他金銀壹箱,此後惠顧日益增加。 尉遲恭善於排除、避開長矛,每當單人匹馬沖進敵陣,敵人的長矛壹齊刺來,始終不能刺到他,他還 能奪過敵人的長矛,回手刺殺敵人。

這天,他在敵軍的重重包圍圈裏沖進沖出,暢行無阻。齊王李元吉也 善於騎在馬上使用長矛,聽說尉遲恭也會此道就不以為然,要親自比試,叫拿掉長矛頂端的刀刃用矛桿刺 殺。尉遲恭說:“即使安上刀刃,也刺不著我,請您別拿掉,我的當然要拿掉刀刃。”李元吉終究沒有刺 到他。李世民問他“:奪取長矛、避開長矛,哪種難些?”尉遲恭回答說“:奪取困難些。”於是命令他 表演奪取李元吉手中的長矛。李元吉手執長矛長驅駿馬,壹心想刺著他,尉遲恭沒壹會兒工夫就壹連三次 奪得了李元吉的長矛。李元吉壹向驍勇,雖然口裏贊嘆,心裏卻深深感到恥辱。 李世民由於長年在外征戰,所以選千余精銳騎兵作為親兵,皆著黑衣黑甲,號稱玄甲隊。每次沖鋒陷 陣,李世民都披上黑甲親率玄甲隊作為先鋒,伺機進擊,所向披靡,敵人畏懼。尉遲恭歸唐後,與驍將秦 叔寶、程知節、翟長孫***同統領玄甲隊,保護李世民。破鄭滅夏 武德四年(621 年)正月,屈突通與贊皇公竇軌帶兵巡營,猝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不利,李世民即率 玄甲隊馳赴救援,大敗王世充軍,俘其騎將葛彥璋,斬俘六千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陽。 三月,夏王竇建德率 10 余萬大軍西援洛陽,水陸並進,與王世充部將郭士衡數千人會合,進屯虎牢關 東廣武山,並在板渚築宮,與王世充相呼應,威脅唐軍側背。

李世民命齊王李元吉等繼續圍困洛陽,親率 精兵步騎三千五百人於二十五日進駐虎牢。二十六日,李世民率驍騎五百出虎牢,在其東二十多裏處偵察 竇建德軍營,沿途設伏,令李勣、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統領。然後與尉遲恭僅帶四騎繼續前進。李世民對 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妳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又說:“賊人見到我就返回, 這是上策。” 離竇建德營地三裏處,李世民等與竇建德的遊兵相遇,遊兵以為他們是偵察軍情的斥候。李世民大喊: “我是秦王。”拉弓射箭,射死對方壹員將領。竇建德軍中大為驚慌,出動五六千騎兵追趕,跟隨李世民 的人都嚇得變了臉色。李世民說:“妳們只管在前面走,我自己和敬德殿後。”於是勒住韁繩慢慢走,追 兵快趕上了就拉弓放箭,每射壹箭都殺死壹人。追兵懼怕便停止了追擊,停壹會兒又重新追趕,幾次三番, 每次追趕上必定有人被殺死,李世民先後射殺了幾個人,尉遲敬德殺死十幾人,追兵不敢再進逼。李世民有意徘徊或稍稍後退引誘追兵到埋伏圈內,李世等人就奮力戰鬥,大敗追兵,斬首三百多級,俘獲竇建德 的將領殷秋、石瓚返回虎牢關。 竇建德被阻於虎牢東月余(壹說 20 余日)不得西進,幾次小戰又都失利,將士思歸。

五月初二,竇建 德率軍傾巢而出,擂鼓挑戰。唐軍諸將都十分驚慌,李世民帶幾名騎兵登上高丘望敵陣,對諸將說:“敵 人從山東起兵,還沒有碰見過強大的對手,如今身涉險境卻很喧囂,是沒有紀律,逼近城池排列戰陣,有 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如果按兵不動,他們的勇氣自然就會衰竭,列陣時間壹長士卒饑餓,勢必就會自動 撤退,我們再追上去攻擊,必然會取勝。我和各位相約,壹過正午,肯定能打敗他們!”竇建德輕視唐軍, 派三百騎兵涉過汜水, 在離唐營壹裏地方停止。 派人通報李世民說: “請挑選幾百名精兵和他們打著玩玩。 ” 李世民派王君廓帶領二百名長槍手應戰,相互交鋒,驟進驟退,雙方不分勝負,各自返回營地。當時王世 充侄子王琬騎著隋煬帝的青驄馬,鎧甲兵器都很新,遠離陣前向眾人誇耀。李世民說:“他騎的真是匹好 馬!”尉遲敬德請求去奪馬,李世民制止他說:“怎麽能為了壹匹馬損失壹員猛士呢?”尉遲敬德不聽, 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騎馬直沖入敵陣,活捉了王琬,牽著他的坐騎奔回唐營,眾人沒有敢阻擋的。李世 民讓他去召回黃河以北的牧馬,等他返回才出戰。 竇建德排列戰陣,從早晨到中午,士卒們饑餓疲憊,都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遲疑著想撤退。

李世 民見時機成熟,遂下令出擊,夏軍士卒迅速崩潰,竇建德也為唐軍所俘。唐軍主力回師洛陽,王世充見大 勢已去,被迫於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二千余人投降。 七月,竇建德舊部劉黑闥起兵反唐,很快占據河北大部郡縣和河南部分地區。九月初四,突厥又入侵 原州,唐以尉遲恭為行軍總管,將其擊退。十二月十五日,李世民命奉命征討劉黑闥。 武德五年(622 年)三月,李世民和在洺水以南紮營。劉黑闥多次挑戰,李世民均堅壁不戰,以挫其鋒。 此時雙方已相持 60 余日,劉黑闥暗中率軍襲擊李勣軍,李世民率略陽公李道宗襲擊劉黑闥軍側後以救援李 勣,結果被劉黑闥包圍。此時尉遲恭率勇士沖入包圍,大破幫陣,將李世民和李道宗救出。二十六日,唐 軍大敗劉黑闥,劉黑闥逃入突厥。隨後尉遲恭又隨軍平掉響應劉黑闥的徐圓朗。尉遲恭因功被授予秦王府 左二副護軍。忠心無二 從太原起兵到統壹全國過程中,李世民屢建奇勛,威望很高,並形成了以秦王府謀士和勇將為核心的 實力雄厚的政治集團,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嚴重威脅。李建成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繼承權,與齊王李元吉 結交,***同反對李世民。鑒於秦王府多驍將,李建成、李元吉欲收買諸將,以為已用。由於尉遲恭是李世民手下大將,所以便 先向尉遲恭下手,他們秘密遞信叫去尉遲敬德說:“要委屈您給予我們父兄般的照看,同您做壹個真誠親 密的朋友,希望您答應我們的要求。

”接著贈送給他壹車金銀器物。尉遲恭說:“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 衰亡,天下四分五裂,自己無處藏身,長期陷入叛亂隊伍,罪大惡極死有余辜。結果承蒙秦王給我生命, 如今還在秦王府供職,只應以生命報答他的恩情。我對您沒有功勞,不敢錯受重賞。如果私自答應為您效 勞,就是背叛,壹個為了私利忘掉忠誠的人,您又用他幹什麽呢?”李建成火了,此後就斷絕了交往。尉 遲恭很快報告了這事,李世民說:“您純潔的思想,高於山嶽,就是堆起壹鬥黃金,我知道您也不會改變 氣節。他送東西您就接著,不必顧慮。不這樣,恐怕您不安全。並且了解他們的陰謀,也可以幫助想出好 的對策。”李元吉等人非常忌恨尉遲敬德,派刺客去暗殺他。尉遲敬德知道他們的陰謀,就大開重重門戶, 若無其事地睡覺,刺客多次走進他家廳堂,終究不敢走進臥室。李元吉就在李淵面前誣陷尉遲敬德,李淵 下令囚禁審訊,準備殺掉他。李世民堅決勸諫才獲得釋放。誅殺元吉 武德九年(626 年),突厥入侵烏城,李建成推薦李元吉為統帥出兵抗敵,密謀請李世民到長安近郊的 昆明池壹起送行,乘機殺害。 尉遲恭聽到個陰謀,同長孫無忌立即稟告李世民說:“您如果不趕緊懲治他們,恐怕要被他們殺害, 那麽國家政權就危險了。

”李世民嘆息說:“現在他們二人離間陷害同胞兄弟,除滅君主的兒子,這種危 機,大家從頭至尾都很清楚。我雖然深遭他們忌恨,災禍就在眼前,然而兄弟之情,始終令我不忍下手。 我打算在他們先動手後,再按義理懲罰他們,您二位認為怎麽樣?” 尉遲恭說:“人的本性怕死,大家情願以死來侍奉您,這是上天的恩賜,如果上天給您卻不接受,反 而會受罪責。雖然顧及了仁愛的私情,卻忘掉了國家的大事,災禍來了不知擔憂,快要滅亡卻無動於衷, 喪失作為人臣不避艱險的氣節,不具備前輩聖賢大義滅親的品德,這些我沒聽說過。我的心願,是請先下 手殺掉他們。您如果不采納我的意見,就請讓我逃走,我不能坐等別人來殺。再說靠危難成就大業,是聖 賢的高明主見;把災禍變為福祉,是智士的天賦機敏。我如果逃走,無忌也要壹起逃走。” 李世民還是猶豫不決,長孫無忌說:“您如果不采納敬德的意見,我們就不再事奉您了。事情如果失 敗,您到底怎麽辦呢?”李世民說:“我剛才說的,還不能全然不顧,各位再商議吧。”尉遲恭說:“您 現在辦事猶猶豫豫,不算明智;面對危難不能果決,不算英勇。您即使不采納我的意見,就請您自己考慮,到底怎樣保全國家社稷?到底怎樣保全身家性命?況且外邊的八百名勇士,現在已經全都進了皇宮,手握 兵器身穿鎧甲,事情發展到這壹步了您怎麽能夠拒絕!”尉遲恭又和侯君集日夜進言鼓動,李世民這才下 了決心。

當時房玄齡、杜如晦都被李淵逐出了秦王府,不能再來。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去秘密地把他們請來,房 玄齡等人回話說:“陛下詔令規定不許我們再事奉秦王,如果私自拜見,壹定會殺我全家,不敢接受秦王 的命令。”李世民大發脾氣,對尉遲恭說:“房玄齡、杜如晦難道要背叛我嗎?”取下腰間的寶劍交給尉 遲恭說:“您去壹趟,看見他們沒有來的意思,斬下他們的首級帶回來。”尉遲恭又去通知長孫無忌說: “秦王已決定限期除奸,您應該按時進府籌劃。我們四個人不能邀在壹起走。”於是房玄齡、杜如晦道士 打扮跟著長孫無忌進了秦王府,尉遲恭也從另壹條路進來了。 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 *** 後宮妃嬪,並欲殺他,似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李淵愕然, 聲稱明日早朝鞫問。 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 孟嘗等九將伏兵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內。李建成、李元吉行至臨湖殿感覺有變,慌忙掉馬準備 返回東宮和齊府。李世民從後面招呼他們,李元吉張弓即射,倉促間控弦不開,皆未中的,李世民則趁機 射殺李建成。此時,尉遲恭率趕七十名騎兵至,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流矢墜馬屈突通簡介,逃入樹林中。

李世 民縱馬追趕,但衣服被樹枝掛住,墜馬落地。李元吉見狀,立刻趕到,奪弓將扼殺李世民。在此危難之時, 又是尉遲恭及時趕到,躍馬喝叱李元吉,李元吉見到尉遲恭,放開李世民,欲趨武德殿,尉遲恭邊追邊射, 將李元吉射殺。這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和屈唾至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東宮、齊府精 兵二千人趕來,猛攻玄武門,形勢危急。關鍵時刻,尉遲恭持建成、元吉首級趕到示眾,東宮、齊府士卒 遂潰散。 這時,李淵正在海池上劃船遊覽。李世民命令尉遲恭去保衛高祖。他身穿鎧甲手執武器,直奔海池。 李淵極度震驚,問道:“今天發動叛亂的是誰?妳到這裏來幹什麽?”尉遲恭回答說:“秦王由於太子、 齊王發動叛亂,派兵殺了他們,他擔心陛下受驚,派我來值班警衛。”高祖這才放心。南衙衛兵、北門羽 林軍以及東宮、齊王府、秦王府的將士還在混戰,尉遲敬德奏請高祖親筆寫了道詔令,命令各部人馬壹並 聽從秦王處置,於是宮廷內外都安定了。李淵慰勞尉尉遲恭說:“妳為國家立下了穩定政權的大功勛。” 賞賜給他很多珍貴物品。李世民立為太子後,任命他為太子左衛率。當時的輿論認為李建成等人的壹百多 名部屬,都應判處脅從罪而沒收他們的家產充公,只有尉遲敬德堅持反對,說:“兩名罪魁禍首,已經懲罰完畢,如果再株連他們的部屬,這不是穩定局勢的政策。

”因此都免於處分。後來論功行賞,尉遲敬德 和長孫無忌定為頭等,每人賞賜了壹萬匹絹,齊王府的錢財器物,連同整個府第,都賞給了尉遲恭。擊破突厥 武德九年(626 年)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此時,突然發生了意 外,原來突厥頡利可汗認為李世民剛即帝位,內部矛盾尚未全部解決,統治秩序還未安定,遂與突利可汗 合兵二十萬,大舉入侵唐邊,很快進至涇州、武功壹帶。八月二十四日,突厥軍進至高陵縣(今屬陜西)。 當時唐朝在長安的兵力遠不及突厥,各地的援軍又來不及趕到,情況十分危急。尉遲恭臨危受命,任涇州 道行軍總管,在涇陽(今屬陜西)突厥交戰,大破突厥,擒獲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余 級。八月二十八日,頡利可汗率軍進至渭水便橋北岸,唐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直馳至渭水河邊, 大聲斥責頡利可汗背棄盟約。俄而各路唐軍陸續趕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唐李世民命大軍迅速布陣,自 己仍單獨與頡利可汗對話。頡利可汗見唐軍陣容齊整,似早有準備,大為恐懼,遂請求講和。八月三十日, 李世民與頡利在便橋會盟,宰馬歃血,並贈其大量金帛,頡利遂率軍北撤。尉遲恭的勝利雖沒使突厥主力 受損,但在士氣上打擊了突厥,為唐李世民計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月,尉遲恭被封為吳國公。十月,唐李世民大封功臣,尉遲恭與長孫無忌在玄武門事變中功勞並列 第壹,各賜絹萬匹;為了感謝尉遲恭的救命之功,唐李世民將齊王府的全部財產都賜給了尉遲恭;還拜尉 遲恭為右武侯大將軍;此外,尉遲恭還食實封壹千三百戶,與長孫無忌、王君廓、房玄齡、杜如晦相同, 僅次於裴寂的壹千五百戶(《舊唐書·尉遲恭列傳》記載封賞功臣的時間為貞觀元年,但《舊唐書·太唐 本紀》記載則為武德九年十月,這裏以後則為準)。 貞觀元年(627 年)正月,天節將軍、燕郡王羅藝反唐,唐李世民詔命尉遲恭與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率兵 征討。兵未至,羅藝已為手下所殺,遂回師。自負其功 由於尉遲恭性情憨直,居功自傲,見到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常常當面譏諷他們,議論其 長短,有時甚至在宮廷之上厲言爭辯,於是和這些人的關系逐漸惡化。此後,尉遲恭離開京城出任地方官。 貞觀三年(629 年),尉遲恭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樊)都督。貞觀五年(631 年),因尉遲恭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是元勛,各封壹子為郡公。貞觀六年(632 年,兩《唐書》記載為貞觀八年,但據《資治通鑒·卷第壹百九十四》記載,尉遲恭在貞觀六年時已為同 州刺史,故將任同州刺史的時間定為貞觀六年),遷同州刺史。

貞觀六年(632 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擺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遲恭也回京赴宴。席間,尉遲 恭見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說道:“妳有什麽功勞,配坐在我的上席?”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釋。尉遲恭竟然勃然大怒,毆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 壹只眼睛幾乎被打瞎。李世民非常不高興,規勸尉遲恭:“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全自 己的很少,心裏常常責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後,壹直想保全功臣,讓他們子孫平安。但是妳做了高官之後 不斷觸犯國法,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 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尉遲恭聽完這壹席語重心長的話, 忙磕頭謝罪,從此才約束自己的行為。官職變遷貞觀十壹年(637 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襲刺史。冊拜尉遲恭為宣州刺史,改封為鄂國公。 貞觀十三年(639 年)二月初七,尉遲恭任鄜州(治洛交,今陜西富縣)都督。李世民曾對尉遲恭說: “有人說妳謀反,這是為什麽呢?”尉遲恭憤然道:“臣確實謀反!臣我跟隨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 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鋒箭頭的痕跡。

如今天下已經安定,便開始懷疑我要謀反嗎?”因而脫下衣服置之 地上,展示身上的瘡疤。太李世民見此流下眼淚,說:“妳尉遲穿上衣服,朕絲毫不懷疑妳,所以才跟妳 這麽說,何必這麽惱怒呢?” 李世民還對尉遲恭說:“朕想要將女兒許配給妳,怎麽樣?”尉遲恭叩頭辭謝說:“我的妻子雖然微 賤,但與我同甘***苦好多年。我雖然才疏學淺,聽說過古人富貴了不換妻子,此並非我的本願。”李世民 只好作罷。 此後尉遲恭又出任夏州都督。 貞觀十七年(643 年)二月,尉遲恭請求回家養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遲恭為開府儀同三司,五天 壹上朝。晚年生活貞觀十九年(645 年)二月十二日,李世民由洛陽出發,親征高句麗。十七日,唐李世民下詔令太子監 國。此時,已經在家養老的尉遲恭上書進言:“陛下如果親自到遼東去,皇太子眼下又在定州,洛陽、長 安都是國庫所在地,雖然有守衛部隊,但兵力還很薄弱。到遼東路途遙遠,令人擔心發生意外事故。再說 征討壹個邊遠小國,不必麻煩大國禦駕親征,請把這事交給壹位優秀將領,自然可以按時摧毀敵人。”這 本是個很好的建議,但李世民誌在建功立業,沒有采納,反而讓尉遲恭以本官行太常卿,為左壹馬軍總管, 隨唐李世民壹起出征高句麗。

班師回朝後,尉遲恭仍然回家養老,不問世事。 尉遲敬德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壙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 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 顯慶三年(658 年),李治以尉遲恭功大,追贈其父為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同年十壹月二十五日(即公元 658 年 12 月 25 日),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李治為此廢 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吊唁。同時冊贈尉遲恭為司徒、並州都督,謚曰忠武,賜東園秘器。 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李世民陵園,在今陜西禮泉縣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