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壹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壹層又壹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壹直印到木板裏面去了。
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2、張芝
張芝為張奐長子,字伯英,年輕時就很有操節,雖出身宦門,而無紈絝氣,勤奮好學,潛心書法,當朝太尉認為他將來不是文宗,就是將表。屢次征召他出來做官,皆嚴辭拒絕,故有“張有道”之稱。
他潛心研究書法,尤好草書,師承崔杜之法,其父張奐為方便張芝兄弟習文練字,著人鍛造石桌、石凳、墨池於河邊,從此,張芝兄弟以帛為紙,臨池學書,先練寫而後漂洗再用,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水為之黑,後稱張芝墨池。
更將崔杜筆法,爛熟於心,終於擺脫舊俗獨創壹體,轉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體勢,壹筆所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字跡氣脈貫通,隔行不斷。
3、鐘繇
據說,鐘繇小時候跟隨劉勝去抱犢山,學習三年書法,常與曹操、邯鄲淳、韋誕等人壹起談論書法。壹次,鐘繇向韋誕借《蔡伯喈筆法》看看,韋誕沒有借給他。鐘繇生氣捶胸,口吐鮮血。曹操取出五粒靈丹讓他服下,才救了他壹條性命。
韋誕死後,鐘繇命人盜掘他的墳墓,終於得到了這部《蔡伯喈筆法》。從此,鐘繇的書法日見長益,更趨精妙。
鐘繇全神貫註地研習書法,有時躺在床上用指書寫,常常將蓋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時上廁所,竟然忘記出來。他看到各種物件都想到書法,試圖將它們書寫,描畫下來。鐘繇還很擅長三色書(即銘石書、章程書、行押書)。
4、王獻之
有壹次,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將字汙染,王獻之便將墨跡改畫成黑馬母牛,畫得十分美妙。
5、顏真卿
顏真卿擔任監察禦史時,曾巡查至五原。當地有冤獄很久沒有斷案,天又幹旱,顏真卿平反冤獄後,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稱此為“禦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