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簡短的自強不息名人故事:
1、陳平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壹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壹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壹番霸業。
2、陳平從小受父親的影響,熱愛歷史,廣泛積累資料,受父親臨終囑托,開始研讀整理資料,誰知壹場飛來橫禍使他入獄受酷刑,但他克制自己,憤憤不平地寫作,用盡壹生心血,終於完成史書。
3、範仲淹幼時家貧,沒有飯吃,只能喝粥,冬天煮好粥,讓它結冰,再用刀切成壹小塊壹小塊,每天只能吃壹塊。他朋友知道後,給他送來吃的,他寧願讓食物腐壞也不碰,他跟朋友說不能讓自己學會享受,最後終於有所作為。
4、貝多芬在彈鋼琴的時候,總是會在自己的嘴裏面放上壹塊木頭,木頭和鋼琴連接在壹起,然後木頭可以讓貝多芬感知到音樂聲。利用這樣的壹種方式,讓貝多芬在失去雙耳之後還是創作了很多的知名的樂曲。
5、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妳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6、唐代學者魯豫,自幼孤兒,由禪師赤幾撫養。魯豫雖然在廟裏,但他並不想整天念經,而是喜歡背詩背書。魯豫堅持要下山學習,卻遭到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魯豫出難題,更好地教育他,讓他學習泡茶。
7、霍金在研究學習期間得了壹種怪病,是運動神經細胞病。這種病讓行為已經不靈活的霍金更加笨拙,病情迅速惡化。霍金非常沮喪,但他沒有放棄正常的生活,繼續他的研究。最終霍金對宇宙大爆炸的理論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8、張海迪自幼就嚴重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邊緣,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文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為群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9、蘇秦是戰國時期的壹位政治家。他年輕的時候經常學習到深夜,經常打瞌睡,想睡覺。他想了壹個辦法,準備了壹把錐子,打起了瞌睡,用錐子紮自己大腿就行了。
10、壹場大火,把愛迪生研究的所有資料和樣板被燒成灰燼。愛迪生很傷心,但是毫不氣餒。發明電燈時,他先後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仍不氣餒,終於獲得成功。
11、王獻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
12、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壹位偉大詩人。
13、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14、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15、東漢時,壹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壹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壹錢太守”。
16、王充是東漢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從小就酷愛讀書。可是他家裏非常窮,根本沒錢買書,王充便把街市上的書坊當成自己的書房,每天在那裏孜孜不倦地讀書。幾年下來,他幾乎讀遍了街市上所有書坊裏的書,積累了大量的知識。
17、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於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壹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
18、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裏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在草叢裏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註意,他趕緊找來壹個用白紗制成的小口袋,壹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裏。
這麽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壹起,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壹個有學問的人。
19、華羅庚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壹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壹道著名的難題,華羅庚正確地回答出來,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
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華羅庚上完初中壹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臺,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我國傑出數學家。
20、貝多芬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壹。二十六歲時,貝多芬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但是他也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創造出許多有名的樂曲,並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