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表 本學期課表
壹 二 三 四 五
上午 體育統計01本1—2班3204 田徑03體衛1 體育統計01本3—4班2503 田徑03體衛1
田徑專選 田徑專選 體育統計01本1—2班2503 田徑專選
下午 體育統計01本3—4班3407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講授本課程(田徑專選)的指導思想2、教學與訓練:有氧能力;發展柔韌性等
理論與實踐 體育系田徑專選課的指導思想:1、四個學期田徑專選課的理論教學安排第壹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第四學期
田徑裁判 田徑教學與訓練 田徑科研論文 田徑科研論文
2、四個學期田徑專選課術科的教學安排 第壹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第四學期
中長跑、鉛球 短跑、跨欄跑 跳高、跳遠 全能訓練
3、教學方式的選擇田徑專選課的教學模塊的劃分:采用“理論與實踐”和“教學與訓練”兩個部分進行。4、教學方式的選擇其中理論與實踐,將采用純課堂教學與術科課堂上的講解分析以及學生通過自我查找資料、閱讀書籍、完成作業等和教師、學生進行探究是教學等靈活
多樣的方式進行;裁判、教學、訓練以及科研等均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術科課被命名為“教學與訓練”,要求學生既接受教師的教學同時也積極的進行教學的嘗試,既是學生也是教師;學生接受田徑訓練,體會田徑訓練的同時學會組織實施訓練計劃,作到接受訓練,掌握訓練。
教學與訓練 課堂常規 1、集合,清點人數,師生問好2、講解本課的基本要求3、講解田徑選課的基本內容設置
準備活動 1、 熱身跑運動量:400米*32、 在肋木上進行練習:練習內容:弓步壓腿;正壓腿(按跨欄跑的基本要求進行);壓肩;體側拉練習等練習的組織如圖1所示 圖1
基本部分 有氧耐力練習:練習內容:有氧耐力練習練習量:定時跑20分鐘組織方式:集體整齊的跑進,完成跑的時間要求:整個跑進過程中,跑出節奏,不得隨意停下。 技術:有氧能力是體育訓練的基礎,幾乎所有的訓練,為了日後的訓練過程中學生能較好的完成訓練量和強度,必須進行有氧耐力的基礎訓練——學校田徑代表隊寒假的訓練,每天進行上萬米的有氧耐力跑。
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練習內容(略)說明:放松在教學和訓練中的重要作用
場地器材 由於是第壹次課,在學校田徑棚進行,不需借用什麽器材。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3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1 上課日期 星期五上午
課次 3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中長跑技術分析及其訓練方法”2、教學與訓練:有氧能力;發展柔韌性等
開始部分 1、 集合,清點人數2、 師生問好3、 宣布本次課內容,講解相關註意事項,強調課堂紀律和安全等
準備活動 1、 熱身跑運動量400米*32、 在肋木上進行練習:練習內容:弓步壓腿;正壓腿(按跨欄跑的基本要求進行);壓肩;體側拉練習等練習的組織如圖1所示 圖1
理論與實踐 中跑的特點:中跑是對速度耐力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必須具備高的速度(100米平均速度,男子在13秒、女子在15秒左右)跑完全程的能力,才能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中跑的鄰項成績,是運動員的耐力和速度素質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鄰項成績好,主項的成績也就好。根據測試表明,中跑的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占的比例:800米為70%和30%,它的無氧代謝占很大比重,所以有人把800米稱為拉長的短跑;1500米為各50%。中跑的無氧代謝的比重小於短跑,有氧代謝的比重小於長跑。中跑屬於極限強度下的項目。中跑運動員必須具備承受後半程高濃度血乳酸的能力,必須具有很強的心、肺系統的機能。中跑的技術:中跑的技術包括:起跑、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是比賽開始時,使身體迅速擺脫靜止狀態,快速跑出,並盡快發揮出正常的跑速和占據有利的跑進位置的過程。比賽時,運動員壹般采用站立式起跑,有些參加800米比賽的運動員采用半蹲
理論與實踐 鋸式起跑。采用半蹲鋸式起跑時,用壹手支撐於地面,近似蹲鋸式起跑。途中跑:途中跑是中跑的主要階段,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1、著地緩沖:著地緩沖的主要任務是減小地面對人體的沖擊,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為盡快轉入後蹬創造有利條件。衡量壹個運動員著地緩沖技術的好壞的主要標準,就是看他們在這個階段人體前進的水平速度損失情況。水平速度損失少的運動員,著地緩沖技術好。運動員腳著地的瞬間速度小,就能有效的減少速度的消耗。腳著地前,擺動腿大腿積極下壓,小腿順勢前擺做“扒地”動作,著地腿的膝關節是彎曲的,著地腿的膝關節和足跟幾乎在壹條垂直線上,對完成緩沖動作有積極作用。腳著地時應用腳前掌或腳前掌外側先著地。腳落點距身體重心投影線近也是現代中跑技術的特點之壹。腳著地時,腳尖應正對跑進方向,輪流著地的兩腳內沿應切壹條直線。這樣才能保持跑的直線性。腳著地後,小腿後側肌群和大腿前側肌群應積極而協調地退讓,以減緩著地的制動力。
教學與訓練 中跑練習:體會和掌握中跑的技術要點(見理論與實踐部分)練習內容和練習量:400米*4要求:整個跑進過程中,用心體會中跑的技術要求。
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練習內容(略)說明:放松在教學和訓練中的重要作用
場地器材 由於是第壹次課,在學校田徑棚進行,不需借用什麽器材。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10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4 上課日期 星期1上午
課次 1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農民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問卷調查”表的統計 說明:本次課為壹堂實踐課,課前簡單講解問卷調查法的問卷類型與設計
理論與實踐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又稱書面提問調查法,簡稱問卷法或函調法。它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以書面的形式提出若幹固定問題(或調查表),對被調查者進行控制式的測量,從而獲得對研究問題的量度,以加深對問題認識的壹種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是國內外體育科學研究,特別是社會調查中較為廣泛使用的壹種方法。問卷的類型 1、開放型問卷 開放型問卷又稱自由式問卷。就是不為被調查者提供備選答案,要根據問卷中提出的問題,不受限制的詳訴己見。(如:“弱勢群體參與全民健身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個案訪談問題) 優點:被調查者回答問題時不受任何限制,有較多的自由作答或自我表達的機會,調查者可以獲得較豐富的材料。這種“問答式”的開放型問卷,使用於預測和估計等性質的探索性調查。 缺點:整理工作量大,又不便於量化統計分析,同時由於回答者花費較多時間,易使問卷回收率低。如果有的問題答案過多時,可采用開放型和封閉相結合的問卷類型,則可彌補單純開放型問卷的不足。 2、封閉型問卷 封閉型問卷又稱限制或選擇答案問卷。它是調查者設計問卷時把答案列出,讓被調查者在此範圍內選擇回答的方法。 優點:回答簡便,有利於問卷的回收率的提高;回答標準,有利於量化統計和計算機處理分析。 缺點:問卷格式壹般比開放型復雜,對被調查者來說,所設的答案未必合適,調查結果有時產生偏向。(如果采用封閉型與開放型相結合的“混合型”問卷方法,可揚長避短) 封閉型問卷的方式有:(1)是非式;(2)選擇式;(3)排列式;(4)填空式 3、專家調查法(特爾斐法) 專家調查法是壹種以問卷形式征詢專家意見的現代預測研究方法。 專家:是指在本領域連續工作10年以上,並具有較豐富經驗、精通業務、有真才實學者。 樣本含量:選擇專家組成員要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和規模而定,壹般由30—50人組成。
附表:
農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問卷調查統計表
年齡組別 性別組別 文化程度組別 地區組別
問題序號 選擇答案A 選擇答案B 選擇答案C
歸組劃記 小計 歸組劃記 小計 歸組劃記 小計
1
2
3
4
5
6
7
8
9
10
說明:年齡組別:30以下組;30—39歲組;40—49歲組;50—59歲組;60歲以上組
性別組別分為:男子組;女子組。 文化程度組別分為:小學;初中;高中等
地區組別分為:渝西地區(合川、桐梁、潼南、大足、永川、壁山、江津、榮昌);外省組;重慶市非渝西地區組。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11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4 上課日期 星期3上午
課次 2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跑的基本技術和教法。《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2、教學與訓練:學習短跑直道途中跑技術動作的教學方法
開始部分(見學生實習教案)
準備活動(見學生實習教案)
理論與實踐 跑的基本技術和教法壹、跑的基本技術分析《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壹)兒童、少年運動員跑的技術規範化的重要性兒童、少年期必須重視跑的技術規範化。跑的動作比較簡單,因而往往易為人們所忽視。有的少年運動員,轉入成年不能進壹步提高成績,這與從小忽視跑的技術有密切關系。所以我們必須從小抓好跑的規範技術,從兒童、少年時期就形成正確技術的動力定型,使他們在進入成年後能發揮更高的運動水平。(二)跑的規範化技術跑的技術必須輕快、協調、富有彈性。要求中樞神經系統活動過程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以及在高速度跑進中控制自己動作的能力。跑得放松就是在完成動作時對抗肌群能夠充分放松,使參加收縮的主動肌群和協同肌群能夠集中用力,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快速而協調配合地放松和收縮,能增加動作的頻率與幅度。在訓練和比賽中往往可以從運動員的面部表情、頸部、肩部以及軀幹姿勢來判斷跑的動作是否過分緊張。有經驗的教練員還可以從運動員下肢三個關節,特別是膝關節的動作中發現動作是否過分緊張。過分緊張嚴重影響步頻與步幅的提高,所以在技術訓練中壹定要特別註意放松能力的培養。1、跑的技術分析:跑時,頭部位置正直,上體稍前傾,前傾角為8—12度。後蹬時上體前傾角稍減小;著地時稍增大。兩臂前後擺動。臂的擺動可以增大腿的動作速度,維持身體平衡。擺臂技術要求,兩臂屈肘成90度,手指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前擺時屈肘角減小,後擺至體側時屈肘角增大,由體側至後擺最高點逐漸縮小約至90度。擺臂動作應自然、有力,前擺稍超過下頜,後擺稍向外。為了便於分析,我們把單腿 壹個復步中的動作,分為後蹬、大小腿折疊前擺,著地緩沖三個階段。
理論與實踐 (1)後蹬 當身體重心移過人體支點的垂直面時,即進入後蹬階段。這時擺動腿在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等肌肉的協同收縮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出,並且帶動同側骨盆前送,使大腿擺至水平或略低於水平位置。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前擺的配合下,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膜肌和小腿三頭肌協調收縮,快速有力地依次伸展髖、膝、踝關節直到腳掌蹬離地面。後蹬結束時,支撐腿與擺動腿間的夾角應在100—110度,後蹬角為56—60度(支撐點至髖關節連線與地面的夾角),支撐腿蹬離地面時的膝關節角為150-160度。由於塑膠跑道富有彈性,後蹬時采用“屈蹬”技術,縮短了支撐時蹬伸階段的時間。有利於支撐腿快速蹬離地面,同時亦有利於擺動腿快速前擺。正確完成蹬擺技術,加快擺動腿的前擺幅度和速度,能增大支撐反作用力,減少支撐的後蹬角,增大水平速度和減小身體重心運動軌跡的上下波動,為加快身體重心騰起的初速度創造有利條件。
教學與訓練 學習短跑直道途中跑的教學方法1 學習小步跑轉入途中跑技術1.1 原地做兩腳交換提踵動作 3組1.2 慢節奏小步跑練習 30米×31.3 在1.2的基礎上加快頻率 30米×31.4 由小步跑過渡到途中跑練習 (30米+30米) ×6 目的:體會前擺著地,以腳前掌著地和扒地技術,糾正著地不積極.動作要領:軀幹稍前傾,膝關節放松,大腿擡起後積極下壓,小腿順下壓的慣性前擺,很快過渡到前腳掌主動著地和扒地.兩臂屈肘自然擺動配合兩腿的動作.小步跑要做得快速放松.2 學習均勻加速跑80米×6 要求:體會完整的途中跑技術——速度逐漸加快,大步幅有彈性的快跑。強調蹬地和擺動結合,上下肢協調配合。3 學習變節奏的加速跑 (加速跑30米+最大速度跑30米+自然放松跑20米) ×5 要求:變換節奏跑時銜接要連貫.
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練習內容(略)課堂小節。
場地器材 本次課根據天氣情況,可以在田徑場或田徑棚進行。不需單獨借用相關器材。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12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4 上課日期 星期5上午
課次 3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跑的基本技術和教法。《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2、教學與訓練:學習短跑直道途中跑技術動作的教學與訓練方法
開始部分(見學生實習教案)
準備活動(見學生實習教案)
理論與實踐 (2)大小腿折疊前擺: 指後蹬結束,腳掌蹬離地面的瞬間開始至大小腿折疊擺至前上方最高點的動作過程。當支撐腿腳掌蹬離地面,小腿即隨著蹬地後的慣性和大腿的擺動,迅速向大腿靠攏,形成大小腿邊折疊邊前擺的動作。當擺到靠近垂直部位時,大小腿折疊到最大程度,腳跟幾乎觸及臀部。通過垂直部位後,膝關節向前上方運動,並帶動同側骨盆前送,大小腿充分折疊有利於加快擺動速度。(3)著地緩沖: 擺動腿的前腳掌著地即開始了著地緩沖階段。著地瞬間由於支點在人體重心投影點之前,支撐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與運動方向相反,使水平速度受到壹定的損失,為了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應使著地點盡量接近人體重心投影點,縮短緩沖階段的時間。著地技術應完成得非常積極主動。當擺動腿的大腿積極向下後方運動時,膝關節放松使小腿順慣性向前擺出,當腳掌快著地時,膝關節幾乎接近伸直。此時擺動腿的大腿繼續向下後方用力,腳掌接觸地時,稍稍勾起腳尖積極而富有彈性地做“扒地”動作,著地點距重心投影點約27—37厘米。著地後支撐腿迅速屈膝緩沖。股二頭肌和半腱膜肌在協助股四頭肌做退讓工作的同時,應協助臀大肌主動用力展髖,以加快身體重心的前移,達到縮短緩沖時間的目的。當身體重心移至支點垂直面時,支撐腿的膝關節約成130—150度,踝關節背屈角度約為85—90度。腳跟稍離地,使支撐腿伸肌群處於拉長的狀態,為後蹬動作創造有利條件。 跑是周期性運動,前壹動作是完成後壹動作的前提和條件,因此必須註意每個動作環節的質量和各動作環節的緊密銜接。同時,跑也是壹個全身性運動,做擺動、緩沖、蹬伸動作時,上肢、肩帶及軀幹必須進行相應地配合,才能合理地完成跑的動作,進壹步提高運動成績。二、現代短跑技術的發展趨向《田徑運動高級教程》 (壹)更加重視短跑技術的規範結構動作 短跑技術動作的規範化結構主要表現在跑的技術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和解剖學的原理,使短跑技術表現出效率化和節省化(?)。跑的技術結構形式表現為動作高步頻、
理論與實踐 大步幅、自然平穩,總重心上下起伏小,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有明顯的節奏感。(二)更加重視短跑的擺動技術 短跑要求更突出擺動技術,強調以擺促蹬,擺蹬結合。椐最新研究,優秀運動員壹側腿的支撐時間僅占壹個復步時間的22.1%,而擺動時間卻占77.9%,兩者相比為1:3.5。因此,在新的短跑技術觀念上要突出擺動技術的重要性,在訓練結構上要加強擺動動作的研究,掌握擺動技術的規律和生物力學的特性,為正確理解擺動腿技術和擺臂技術提供生物力學依據。(三)短跑單步技術發展趨向是縮短支撐時間,同時亦應縮短騰空時間。增大身體總重心騰起初速度和減小身體總重心的騰起角是加快短跑速度技術中的主要關鍵。總重心的騰起初速度和騰起角,能直接影響短跑每壹單步技術的步時狀態(步時是由支撐時間和騰空時間組成)和步幅的騰空狀況。
教學與訓練 學習短跑直道途中跑的教學與訓練方法1 學習高擡腿跑和高擡腿轉入途中跑技術1.1 肋木斜支撐高擡腿練習 3組1.2 原地高擡腿跑練習 3組1.3 行進間高擡腿練習 30米×31.4 由行進間高擡腿跑過渡到途中跑練習 (30米+30米) ×6 目的:增強擡腿力量,加快動作頻率,糾正跑進中擡腿不高的技術問題.動作要領:軀幹稍前傾,大腿向上高擡與軀幹約成直角或小於直角,然後積極下壓以前腳掌著地,支撐腿三個關節伸直,雙臂屈肘前後自然擺動,腰部保持緊張,髖部向前送.2 復習變節奏的加速跑 (加速跑30米+自然放松跑20米+加速度跑30米)×53 學習行進間跑 30米行進間跑×5
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練習內容(略)課堂小節。
場地器材 本次課根據天氣情況,可以在田徑場或田徑棚進行。不需單獨借用相關器材。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19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7 上課日期 星期1上午
課次 1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短跑教學中常見的錯誤動作、產生原因與糾正手段《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田徑運動高級教程》
理論與實踐 五 擺臂中的幾種錯誤動作(直臂擺動、左右擺動、擺臂無力、聳肩)產生原因 糾正方法
1、對正確擺臂概念不清2、手臂、肩帶無力3、軀幹力量不足或跑時含胸,造成兩臂左右擺動4、兩肩過分緊張,造成聳肩,擺臂緊張 1、通過示範講解,觀看技術影片及圖片,建立擺臂正確概念,明確擺臂的重要性。2、增強手臂、肩帶的力量,做俯臥撐、引體向上、持啞鈴擺臂練習3、增強軀幹力量4、原地擺臂,從放松直臂開始,然後逐漸屈肘自然擺動到用中等速度跑進中改進擺臂技術。
六 起跑和起跑後加速跑常見的錯誤動作、產生原因和糾正方法(壹)搶跑產生原因 糾正方法
1、猜槍聲起跑2、“預備”口令時,身體重心過分前移。3、比賽時過分緊張,無法控制動作4、手指和臂部的支撐力量差 1、適當調整起跑“預備”口令時的身體姿勢。2、加強手指、臂和肩部的力量3、練習起跑時,不斷變化(延長或縮短)從“預備”到鳴槍的時間,養成聽槍聲起動的習慣。
(二)起跑後加速跑時上體擡起過早產生原因 糾正方法
1、支撐腿的力量差,恐怕跌倒2、起跑後頭部上擡,使上體擡起3、兩個起跑器離起跑線太近 1、講清起跑後加速跑的正確動作要領2、加強腿部力量練習,提高支撐能力3、用器材限制起跑後加速跑時的身體過早擡起4、調整前後起跑器至起跑線之間的距離
理論與實踐 (三)前、後腿蹬起跑器無力產生原因 糾正方法
1、起跑“預備”姿勢時,臀部擡起過高2、兩腳沒有壓緊起跑器3、起動時前後蹬擺配合不協調,動作無力4、起跑時兩臂前後擺動無力 1、調整“預備”姿勢,使兩腿的膝關節角適當減小些,使“預備”姿勢處於最佳的用力狀態2、反復練習蹬離起跑器的起動動作。如完成膠帶輔助起跑的練習和雙人的輔助練習,體會蹬離起跑器時的蹬、擺配合3、反復練習後腿蹬離起跑器時的屈膝擺動動作
田徑訓練計劃的制定壹、訓練計劃文件簡介 根據訓練時間跨度長短,訓練計劃壹般分為多年訓練計劃、年度訓練計劃、階段訓練計劃、周訓練計劃及課時訓練計劃等多種類型。 (壹)多年訓練計劃 多年訓練計劃是運動員多年訓練過程的總體規劃。由於多年訓練時間跨度從二年到十幾年,因此計劃只是宏觀的、戰略的、計劃內容只能是框架式的。多年訓練計劃基本內容分為準備性部分,包括運動員基礎情況分析、訓練目標;指導性部分,包括階段劃分、各階段任務、訓練內容安排、訓練指標確定。在制定多年訓練計劃時,要準確地估計到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年齡、身體發育、道德品質;要考慮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和競技能力水平,確定運動員的特長及發展目標;同時要指出運動員訓練水平方面的弱點和努力方向。根據運動員訓練達到的水平,確定每年提高運動成績的幅度、競技能力及身體訓練水平的指標。根據主要目的,確定每年訓練的主要任務和手段。其任務和手段必須以全面身體訓練原則為出發點,廣泛采用促進機體良好生長發育和保證全面身體發的練習手段。計劃中將主要任務和手段按年度分配,並定出年訓練量、訓練時數、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比例等等。要逐年加大訓練的量和強度,逐年提高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水平的要求。
場地器材 本次課為理論課,在公體教研室外會議室進行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20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7 上課日期 星期3上午
課次 2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田徑訓練計劃的制定《中國體育教練員培訓教材》2、教學與訓練: 學習發展跑的能力的方法與手段;學習終點跑技術
開始部分(見學生實習教案)
準備活動(見學生實習教案)
理論與實踐 (二)年度訓練計劃 年度訓練計劃是教練員和運動員組織實施田徑運動訓練過程的最重要的文件之壹。由於季節、氣候和比賽安排等因素具有年度周期性規律,所以壹般把年度訓練作為組織多年訓練的基本單位。在制定年度訓練計劃時,要根據運動員基本情況及其訓練水平,及考慮訓練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確定本年度訓練任務和訓練目標。 年度訓練計劃有三種類型。第壹種類型,是全年分為壹個大訓練周期的單周期訓練計劃。分有準備期、競賽期、過渡期。第二種類型,是全年分為二個大訓練的周期的雙周期訓練計劃。有二個準備期、二個比賽期和壹個過渡期。二個比賽期是冬季室內比賽和夏季室外比賽。第三種類型,是在全年過程中設有較多次數的比賽的年訓練計劃,在二次比賽的期間,進行保持訓練水平的訓練,或者安排積極性休息。 準備期的主要任務是提高運動員的機能、素質、技術、心理等幾方面的水平,最終達到競技狀態的初步形成。準備期分為壹般準備階段和專門準備階段。壹般準備階段主要是發展壹般身體素質和掌握技術,專門準備階段主要是提高專項素質和技術。壹般準備階段負荷逐漸增大,優先增加訓練量;專門準備階段訓練量減小,訓練強度繼續加大。 比賽期的任務是發展專項訓練水平,完善專項技術,提高比賽能力,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創造良好成績。比賽期負荷趨勢是訓練量小,訓練強度增至最大。 過渡期的主要任務是消除比賽所積累的疲勞,促進機體恢復。采用負荷量和較小的壹般身體訓練及積極性休息。(三)階段訓練計劃階段訓練計劃是同壹目的的小周期聯合組成的階段性訓練計劃,持續時間在2—8周之間。在田徑運動訓練中,包括有引導階段、壹般準備階段、專門準備階段、賽前準備階段和比賽階段的訓練。引導階段:主要用於過渡期以後的年度訓練之處。其特點是訓練量和強度逐漸地上升。持續時間較短,約2—3周。
理論與實踐 壹般準備階段:其目的是努力提高機體機能的總水平,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持續時間為4—8周。專門準備階段:其目的是提高專項訓練水平和改進專項技術,提高訓練強度。持續時間為4—8周。賽前準備階段:是準備階段與比賽階段之間的過渡。其目的是發展競技狀態。持續時間為3—6周。比賽階段:是在主要比賽期間的壹種訓練形式。它包括有為比賽打基礎的小周期、直接參加比賽的小周期和恢復訓練的小周期等三個小周期。其目的是鞏固最佳競技狀態和力爭創造優異成績。比賽階段小周期的數量和持續時間,取決於競賽日程和比賽規模。比賽階段又包括有早期比賽階段、主要比賽階段和獲得最佳競技狀態階段。
教學與訓練 壹、學習發展跑的能力的方法與手段——各種反應速度、加速跑能力的訓練1、按教練員的口令,迅速做相反動作練習 2、隨教練員的手勢,做迅速的相反動作 要求:教練員的手勢主要是左右前後、跳起、旋轉等3、反應遊戲(“1”、“2”判方向追逐遊戲) 4、原地高擡腿聽口令加速跑練習。二、學習終點跑技術1、 快速跑40—50米,直接跑過終點(不做撞線動作)。要求跑至離終點前20米處盡力增大身體前傾程度,並加快擺臂,迅速跑過終點。×42、 快速跑40—50米,在離終點前1米左右距離做用胸部或肩部撞線動作,迅速跑過終點。 練習組數5~7組
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練習內容(略)課堂小節。
場地器材 課前布置終點撞線練習場地
渝西學院體育系田徑理論與實踐課教案
第21頁
年級 2001年級 人數 28 周數 7 上課日期 星期5上午
課次 3
課的內容 1、理論與實踐:田徑訓練計劃的制定《中國體育教練員培訓教材》2、教學與訓練:跨欄跑的專門柔韌練習;學習發展跑的能力的方法與手段
開始部分(見學生實習教案)
準備活動(見學生實習教案)
理論與實踐 (四)周訓練計劃周計劃是由數次訓練課組成的,是訓練過程中相對完整而有經常重復的單位。根據周訓練計劃的任務及訓練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基本訓練周訓練、賽前誘導周訓練、比賽周訓練及恢復周訓練四種周訓練的類型。為適應不同任務而制定的各種相應的周訓練計劃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制定周訓練計劃壹般包括以下內容:根據訓練時期和階段的訓練任務、訓練內容、負荷量要求及本周實際情況等確定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