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
第十六屆《漢語橋》於今晚在湖南衛視拉開帷幕。今年由孔曉壹團隊制作的《漢語橋》在多個維度上進行了創新,年輕化與時代感是兩個重要的創新方向。
文| 夕姐
文化類節目今年再次成為創新熱點,漢字、成語、詩詞等漢語元素再次在熒屏上復興。而已經延續了十六年的《漢語橋》今年也將迎來全新的賽制和面貌。今晚(8月31日),第十六屆《漢語橋》將於湖南衛視首播,正式拉開這場文化賽事在今年的序幕。
作為由孔子學院和國家漢辦發起的壹場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成為每年壹度例行的文化賽事,到今年已經落戶湖南衛視整整十年。實際上,每年的《漢語橋》在主題、賽制和內容上等方面都會有調整和創新。2017年,在電視文化熱整體的氛圍之下,《漢語橋》也進行了力度不小的創新。
全新的賽制、全新的呈現方式、考點升級、選手升級,讓今年的《漢語橋》更多了壹份時代感和貼近性。總導演孔曉壹帶領團隊完成今年《韓語橋》的打造,作為壹支年輕的團隊為賽事本身帶來了更多新鮮的元素。
今年這檔文化賽事如何打造?如何去創新文化類賽事?“看電視”(ID:TVwatching)近期采訪到今年《漢語橋》總導演孔曉壹,獨家還原節目在今年的創新之道。
尋找全新切入點,創新聚焦兩方面如何讓“漢語橋”成為“聚焦世界目光的文化熱點”?孔曉壹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這是操作今年《漢語橋》的過程中面臨的壹個最大問題。找壹個全新的切入點就成為首要的問題。
今年,國家大力提倡“壹帶壹路”,也把“漢語熱”推向了新的熱點。“以講好中國故事為重點,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做貢獻”是今年《漢語橋》的重要目標。
第十六屆《漢語橋》總導演孔曉壹
基於此,孔曉壹告訴記者,節目的創新主要聚焦在了兩個方面:壹個是考點升級、壹個是選手升級。考點升級上,今年考點更專註於漢語本身,考題更加系統化。賽制上從初賽、洲際賽到總局賽逐次遞進,新增的洲際賽首次讓不同洲際的選手們同臺競技。
“洲際賽將進壹步回歸純粹的漢語言本身,以更清晰化以及趣味化的漢語能力考核模塊,從字、詞、句等小切口解構漢語、發散考點、形成考題。”孔曉壹告訴記者,同時還將大幅度增加主觀題的比重,選手需“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
而賽事要求必須考核的音形字義、傳統文化、國情知識等則隱藏在“字、詞、句”的模塊切口之下,延伸出不同考點,同時通過專家解讀來進壹步傳遞。
打造多元個性的“漢語迷”,塑造選手個人更豐富立體的形象是今年《漢語橋》選手打造的重點。每期聚焦壹個洲的選手,通過三輪比賽產生洲冠軍。
而真人秀拍攝方式也本次賽事的棚內競技中被引入了進來,選手們將戴上A500頭戴設備,並且桌上都有固定的GOPRO,同時單機跟人,***50多個機位同步開錄,以最大程度的塑造和還原選手的個性和形象。
“橋”是靈魂所在,孔曉壹說,今年《漢語橋》所有的創新都圍繞這個靈魂展開。“橋,意味著互通和交流,趣味性就在於它是通全人類的。”
今年的洲際賽***分為三輪,設置各有不同,第壹輪是中外大學生互動答題賽,節目甄選到與選手同齡的中國大學生,進行比拼與互動。在漢語之橋上,中西文化也產生了奇妙的碰撞和火花。借此讓人們看到了當今世界大學生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壹環節其實是給中外大學生創造了壹個面對面交流和打探的機會,是壹個很奇妙的過程。
洲際賽第二個環節“壹字沖冠賽”,由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組成的百字墻將出現在這個環節,選手挑選其中的漢字進行沖關比賽。這100個“最中國”的漢字每壹個背後都是壹部歷史。“用漢字梳理、詮釋、認識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國,用漢字說明中國。”是這壹環節的目標所在。
“行令挑戰賽”是洲際賽第三個環節,靈感取自漢語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比較有趣,讓選手和觀眾都感受到漢語的魅力,這壹環節也有望推廣到大眾中進行傳播。
“人”是永遠的主題、融入年輕感與時代性將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命題與時代潮流的傳播方式進行***振,是每年《漢語橋》創新的根本目標和原則所在。作為壹個年輕的團隊,孔曉壹和團隊們在今年也必然為這檔歷史悠久的賽事註入了更多的年輕化與時代性。
《漢語橋》今年在總決賽中便融入了更多時代性的元素。包括“我的漢語朋友圈—互動演講賽”實際上就是將漢語考察與選手們的社交媒體生活進行融合嫁接的壹種嘗試。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青年***同的壹種生活方式,而這些漢語學習者們大部分也通過微信來和中國朋友交流互動、學習漢語。在這壹環節中,五大洲冠軍將借助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來分享自己的故事。節目現場則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等方式進行再包裝,整體面貌更具時代感和年輕化。
總決賽也在答題環節引入了魔術元素:“路-魔術答題秀”用魔術將古今海陸絲綢之路與當今的壹帶壹路貫穿起來,頗具創意性,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孔曉壹團隊過往擁有豐富的“快男”、“快女”類節目的操作經驗,同時還有《夏日甜心》這類具有很強的新媒體融合實驗性質的節目,或許也為《漢語橋》的創新創作帶來了更多的視野和思路。
“人,永遠是這檔賽事的主題。”孔曉壹告訴記者,這就是今年對於每個選手的形象和性格的著力刻畫的原因。因為他們其實都非常有個性和表現力,因此希望在比賽和設置中呈現出他們真正的聲音。通過這種方式,也創造出壹個更加真實和舒適的交流空間,達到“橋”的作用。
聆聽每個參賽者學習漢語的故事,呈現漢語本身的魅力,因此節目中將看到很多鮮活且妙趣橫生的漢語學習的故事。
來自美國的“中醫養生專家”穆宸鵬,他就非常熱衷於分享“養生與中醫”,而來自蘇丹的趙之行則在教漢語的媽媽的影響下說著壹口流利的漢語,他非常喜歡中國的電視劇,也喜歡中國的演員迪麗熱巴。這些故事本身就極具吸引力,也傳遞著選手們與漢語的故事。
認真摸底 、深度調研、講好中國故事對於壹檔有著十六年傳統的文化賽事,《漢語橋》的創新其實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孔曉壹介紹,為此團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為了準確的出題,節目組狠花時間進行摸底。
先是找到北京、江浙、長沙初高中的名校語文老師壹壹進行拜訪,了解難易程度、找到學習中最趣味的部分和古今中外語言交流中與當代社會最接近的部分等。
其次,節目組也走訪了全國十多位漢語研究和文字研究的學者,領悟漢語的美妙與智慧,同時也會找國際學校或者對外漢語教學的大學老師和教授,以及精通外語與中文的華人們,從他們在漢語教學過程中的壹些有趣的方式中尋找靈感。
“不僅外國參賽者樂在其中,讓中國的觀眾也能從“最熟悉的陌生題”中獲取營養和樂趣。”這是節目組在出題和選擇漢字上的壹個重要目標,全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例如壹些帶有人類***同情感性的字詞如“家”字等等就被納入進來。
拓寬思路,不只局限在古代的漢語表達。在當下生活裏找更多的破題可能性。同時從從中英文的語匯和詞語多樣性來思考等,都構成了今年《漢語橋》在題目設置上的壹個方法。
每年的《漢語橋》都有遊學環節的設置,讓選手們深入到中國真正的社會生活當中,感受中國文化。孔曉壹告訴記者,今年漢語橋的遊學設計著力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世界五最之橋”的張家界“雲天渡”,到大疆機器人比賽,外國選手們被中國的創新力量所震撼。
作為壹個面向全世界年輕人的國際化比賽,“漢語橋”壹直在國內外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而從這個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選手們,也在國內外繼續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面向世界發出中國的聲音。今年落戶湖南第十年意義深遠,全新的面孔和創新化的制作,必然讓《漢語橋》再次激發出活力,讓人期待。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歡迎關註“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