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壹是指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下面給大家整理了關於責任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責任的名人故事壹:
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精神壹個重要的體現就是他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貫穿於白求恩的每壹個行動,甚至他的每壹句話。
有壹次,白求恩在病房裏看到壹個小護士給傷員換藥,發現藥瓶裏裝的藥與藥瓶上標簽名稱不壹致,也就是說,藥瓶裏的藥不是應該用的藥,這怎麽行呢?如果要用錯了,會出問題的。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告訴她,做事這樣馬虎,會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簽刮掉,並說:“我們要對同誌負責,以後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
小護士挨了批評,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白求恩心裏很生氣,但他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說:“請妳原諒我脾氣不好,可是,做衛生工作不認真,不嚴格要求不行啊!”
事後,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白求恩不僅用高超的醫術救治傷員,他還主動提出,要辦壹所模範醫院,親自編寫教材,親自制作醫療器械,親自為八路軍醫生上課,為八路軍培訓了大批的醫務人員。這也體現了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千方百計改進工作。
責任的名人故事二:春秋時,晏嬰和穰苴是齊國的兩位名臣,分別擔任相國和大司馬要職,主持政務和軍務。壹天,齊景公在宮中喝酒時忽感無聊,吩咐侍從拿著酒具,要到晏嬰家去接著喝酒。
晏嬰接到通報,馬上穿著朝服,手拿笏牌站在門外,等候齊景公的到來。齊景公還未下車,晏嬰就迎上去問道:“諸侯得無有故乎?國家得無有故乎?”當齊景公說明來意後,晏嬰說:“安國家定諸侯的事,臣請謀之。
至於陪您喝酒的事,您左右有的是人,臣不敢與聞。”齊景公討了個沒趣,只好吩咐改到穰苴家去。不料到門口壹看,這位大司馬穿盔戴甲,手執長矛,見面就問:“諸侯得無有兵乎?大臣得無有叛者乎?”
當齊景公說只是想喝幾杯時,被穰苴以與晏嬰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各國諸侯聽說這件事後,各自警覺,絕不敢輕易與齊國為敵,因為他們知道齊國有兩個擎天大柱。
責任的名人故事三:鐘南山,這位屢創醫學奇跡的呼吸病專家,這位在天冷時要把聽診器焐熱了才給病人診聽的仁愛長者。
當致命的疫病襲來時,毅然挑起重擔,站到了抗擊病魔的第壹線。
當有關部門宣布“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時候,鐘院士站出來說:疫情是得到有效遏制而不是控制,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傳播途徑搞不清楚,疫情怎麽能得到有效控制呢?現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而當民眾談“非”色變時,鈡南山又壹直呼籲大家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
以上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責任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