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分享班級常規管理的經驗。我們每個班主任應要有壹顆耐心、壹顆責任心和壹顆愛心,想方設法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再加上恰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班級工作壹定會更順手,定會形成壹個良好的班風。班級常規管理是壹項細致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
分享班級常規管理的經驗壹、 常規管理為班級創造有序生活環境
班級是壹種集體學習、生活的組織。既然是集體,就需要建設壹套有序的組織結構和活動方式;學生在班級集體中從事學習、鍛煉、交往活動,也需要遵守壹定的規則和依據壹定的程序。有了壹定的規則和程序,集體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個人在集體中活動才既?自由?,又有所遵循、不觸規。而班級裏要按課程計劃有序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也要以做好常規管理為前提。可以說,常規管理是班級的?開路?工作或奠基工程。
某壹常規管理為班級開展的某壹方面的教育創設環境和條件。紀律常規是班級壹切活動必需的行為秩序條件。有了壹定的紀律規範,才能保證班級的教育、教學順利開展。學習常規保證學生按壹定的學習規程進行上課、自習、作業、考試等,有壹定的學習常規才有壹定的學習質量保證。活動交往常規是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間及與其他人之間交往的壹般規則,它既是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生活道德的內容與能力,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又是學生進壹步學習發展的條件。環境衛生常規則是為了學生身體健康和順利學習而產生的要求,等等。可以想象,壹個班級的學生如果行為守紀,教室窗明幾凈,師生、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秩序井然,學習氣氛濃厚,那麽,這個班級壹定朝氣蓬勃,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就有堅實的保障。所以,每個班級都需要有效的常規管理。
二、 抓常規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入手處?
班主任面對班級裏幾十個學生開展工作,其職責是要對全體學生的德智體全面負責,工作的任務重,內容多,千頭萬緒,工作量十分繁重。面臨千頭萬緒,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從何入手進行工作呢?答案是:常規管理就是其?入手處?。常規管理是對班級學生壹般因素、通常狀態的管理,常規是班級教學、紀律、日常生活的最基本要求,與每壹個學生相關聯。因此,班主任抓好常規管理,就在班級建立了基本的秩序,為全班學生創造壹個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而且,班級常規管理內容為日常行為,具體細小,看得見,摸得著,壹旦認真抓,容易出成效。班級工作走上了正軌,老師、學生既有成就感,又為進壹步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有經驗的班主任接到壹個新班後首先抓的就是常規管理。
三、 實施常規管理就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班級常規管理的內容都是些具體的日常?小事?,如,要求學生按時到校、準時完成作業、保持教室環境衛生、課間不要追打瘋鬧等。這些小事很平常,以至於每個班級裏每天、每人都會發生,對老師、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但用學校教育無小事的觀念看問題,這些小事恰是學生內在品質的外部反映,透過他們細小外部行為,可以推測學生內心的所思所想和情緒高低。如,準時到校,不缺課是熱愛學習的表現;對人有禮貌,是文明素養的表現之壹等。正是這些具體行為,構成學生學習生活實踐的主要內容和過程,日積月累,逐漸積澱形成人的壹項項品質。如果學生大部分日常行為都能按要求去做,規範有序,那麽,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在校生活就有質量,否則,可能是另外壹種情況。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得出結論說:?教育無非就是練習正確的行為,練習從廣義來說就是組織青年合理的、有明確目的多方面的活動,使他們習慣於遵守社會公認的行為標準和準則。?因此,班主任進行常規管理就是對學生實施基本品德及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指在兒童的幼年和少年時期,通過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具體事情對他們的言語、行為、態度等進行訓練,以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基本的做人品質的活動。養成教育從日常的言行舉止入手對兒童進行訓練,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是壹種細致的積累式的教育,欲積日常行為的涓涓細流,而後匯成良好品德的大海。養成教育強調從小進行訓練,養成習慣,打好做人的基礎。養成教育要求進行經常性練習,持之以恒,不可壹曝十寒,方能形成穩固的好品格。我國自古有?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教育格言,意指嚴格的養成教育對人的成長有著重大的意義。
班級常規管理也是著眼於班級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言、行、心態進行指導、規範、訓練,因此,與養成教育具有同樣的目標與功效;從教育手段的角度看,班級常規管理是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
初中學生正處於身體生長的第二高峰和心理的快速發展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他們身、心表現的突出特點是半幼稚半成熟,但其思想行為都還在形成過程中,還很不穩定,也未成型,因此仍是培養優良行為習慣的好時機。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壹種好的習慣。習慣真是壹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當然,初中階段行為習慣的培養應與此階段的培養目標相符合,如,通過訓練他們按時到校、堅持出勤,培養學生守時惜時、努力學習的品質;通過訓練他們遵守課堂、自習、課間操等紀律的行為,養成他們自律、文明守紀的習慣;通過訓練他們做好清潔值日、保持教室清潔衛生的習慣,培養他們認真負責、講文明講衛生的素質等。而這些好習慣、好品質壹旦形成,將使孩子們終身受益。
四、 在常規管理教育中繼承民族優良傳統
中華民族乃文明禮儀之邦。在民族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對於如何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形成了優良的民族傳統,並以儒家思想文化為代表,構建起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而聞名於世界。
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壹生致力於?禮?的傳播和建設,他建議國君對老百姓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而對青少年的成長及教育而言,則?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把禮儀、禮貌作為做人的基點。因而,他要求其弟子首先學習掌握對待各種人的態度及行為準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對父母講孝道,對兄弟講友愛,對朋友要講信用,對大眾要有愛心和仁義。 孟子將孔子的思想概括發展為?仁、義、禮、智?四字道德規範,成為民族後世兩千余年做人行事的標準。
分享班級常規管理的經驗壹、要想使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形為習慣,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常規教育
壹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每個學生終生有益,從幼兒園剛入小學壹年級必須有壹段適應的過程,對此方面作為班主任我就要對他們進行有條理的常規教育。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每壹個課間要把下節課的學習用品準備齊全,放到課桌左上角,然後再出去玩;
②上課不可以隨便亂講話,有問題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舉手,老師允許方可發言並要起立;(記得有壹堂課,我提了個問題,學生的積極舉手精神我很贊可,但有幾個同學由於站起來把手舉的很高,並喊到?我我?,這時我便過去對他們說:?舉手回答問題要把手放到桌上身坐直等待老師去叫,這是我們開學不久強調過的?,頓時全班都把自己的手和身子做了壹次檢查,做的很好
③上課要身坐直專心聽課,積極回答問題;
④寫字姿勢要做到?三個壹?。
(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間活動不可追逐打鬧,要玩或做壹些有意義的遊戲或事情,進到校園要講普通話,並會用禮貌用語比如?您好、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
在上壹周時,在壹節數學課堂上正做練習題,有壹位同學忘記帶橡皮,悄悄向同學借,當用後對同桌說:?謝謝?,同桌悄悄說聲?不客氣?,當我不料聽到後心裏對這兩位同學的禮貌交流高興了壹股。
見到師長要主動問好,不亂扔紙屑和雜物,要做到校園與教室整潔,拾到東西要主動交予老師,要愛護公物,不隨地吐東西和痰,不損害校園和教室裏的每壹件東西。
這些規矩需要我每天多提醒多說,讓孩子們記到心裏,會常抓不懈。①抓紀律上課邊講課邊要把紀律反復強調穿插幾次,即便學生坐的壹動不動認真聽講我也要隨時提醒幾次;②抓典型促進步小學壹年級最善於模仿,比如,在課堂上誰做的最好,我就找機會表揚誰,其他學生立刻就向這位同學學習起來;③以身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應先做到,並要做好。(記得有壹次下課了我剛走出教師門口飛過來壹片小紙屑,我便隨手撿起扔到院中垃圾桶內,接著我們學生也學著老師的樣子,看到院中有廢物就主動撿起,並扔到垃圾桶內。
二、每位學生應得到班主任更多的關愛,如同他們的?媽媽?。
每天學生來到學校接觸的是老師,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愛護,每日在學校只要有點時間,就去和同學們交流說說話,讓他們感到老師很親近,如同他們自己的父母。
三、培養班幹部
形成班級的核心力量離不開班幹部,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長,在很多程度是展示班幹部能力的壹番,因此對班幹部選擇培養和使用,我十分重視。
經常對同學們進行?虛心使進步?教育,使每壹個同學嚴於律已,虛心學習,搞好同學之間的關系,樹立班幹部威信。
四、形成良好班集體需競爭意識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那班就得有班規,為了使每位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提高整體綜合素質需結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來規範約束每位學生的言行。
同時引進競爭激勵機制來督促學生奮發向上,努力進取,我有具體幾點做法:
①以小組為單位,每天派組長來匯報各個小組的學習、衛生、紀律、行為習慣、儀表、課外活動等情況。每周對小組競賽情況評價壹次,並評出紅花小組。②每天每周的競賽就是落實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班風,形成團結的班集體。
分享班級常規管理的經驗壹、教師與教師要密切地配合。
幼兒的壹日生活常規規範著幼兒的言行,它體現在幼兒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上。因此在班級常規管理過程中,我們班兩位老師總是目標壹致,相互配合,統壹要求;對孩子的要求堅持壹貫,不朝令夕改。
1、對幼兒做到要求統壹。
在壹個班集體中,兩位教師由於性格、生活環境等不同,工作作風、工作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不管怎樣在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達成***識,做到要求統壹。就這樣在統壹要求,嚴格管理中,孩子們逐漸明白了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常規?不僅被幼兒接受而且漸漸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如上幼兒園自己進入活動室;自覺向老師問好,和家長再見;喝奶、吃飯、入廁時都能有序進行;玩完玩具自覺收好放回原處;脫下的衣服自己動手疊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讓幼兒明確活動要求。
不管是開展什麽活動,在活動之前,我們兩位老師總是會把活動要求提在前,讓幼兒在明確活動方法和活動要求的前提下再去開展活動,這樣,不僅幼兒能掌握正確的活動方法,而且能夠穩定幼兒的常規,比如:在情景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在講解之後,就請幼兒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師提清楚以後再動手操作;在戶外遊戲時,教師在出去以前向幼兒說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動前,再將活動方法和活動要求向幼兒提清楚。
二.班級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壹個老師僅僅只是熱愛他的孩子,沒有常規,沒有教育,沒有引導,任其發展,那麽這個班給人的感覺就是壹盤散沙,壹個班級混亂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制定有序的'班級常規,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做什麽,應該怎樣做更好。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教師應和幼兒***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贊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的、應該被禁止的,教師要盡量讓每壹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另外,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要說到做到,這是管好常規的最重要的壹點。只有妳說到做到了,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讓調皮的孩子不敢隨便鉆老師的空子。比如:上課前我們就要求幼兒聽課時不講話,不做小動作眼睛要看老師,當我聽到說話聲或看到做小動作時我就立刻停止上課,等沒有任何聲音或沒有幼兒在做小動作了,再繼續上課,這樣幾次孩子們就會感覺妳在註意他,沒辦法了只好認真聽課了。
1、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覺得作為壹名工作在第壹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壹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
2、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話說得好?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裏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都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壹日生活的內容,有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3、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復地抓 。
幼兒的年齡比較的小,自控能力比較的弱。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進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比較的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並非壹朝壹夕就能達到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將常規教育曉之以理,要講究培養的形式,要不怕反復的練習,並不斷的改變形式,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4、利用榜樣促進常規。
每個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教師能善於捕捉孩子的這些閃光點也就能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時,總會有壹部分的幼兒不能按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整理好,用完之後總會隨手壹丟。但是有壹次我們發現班級中總有壹位小女孩自覺地將別的幼兒用亂的毛巾整齊的疊好,利用這位幼兒閃光點,我們馬上表揚了這位幼兒,並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自覺的折疊毛巾,鼓勵其他幼兒也向她學習。幼兒是都很喜歡模仿的,也特別的會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了。
5、做個?勤?老師也能促常規 。
大班的幼兒雖然已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了但是畢竟自控能力比較的差,不能較好地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壹些安全的隱患。為此,教師就要勤字當頭了,善於觀察幼兒的舉動,當發現幼兒不能按要求來完成時,可以反復地練習、講解,直至幼兒能遵守相應的規則為止。
三、家園同步教育的關鍵。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重要的合作夥伴,因此我們把家長工作也同樣放在工作重點中來抓。幼兒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家中,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單靠教師在幼兒園的引導,取得的效果壹定不會很明顯,只有家長在家中配合老師繼續進行教育、引導,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我們就通過家園聯系欄將壹些教育方法、經驗介紹給家長,以便讓他們在家中能正確的引導、教育幼兒。通過短信平臺、通過家長來園接送孩子時簡短的談話,能讓家長們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情況。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的參與,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