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壹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翻譯及註釋翻譯 誰說花兒雕零不令人生起憐愛之情呢?當年同遊之時正是春花競放的美好時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獨身壹人。眼前壹片紅花剛剛被春雨打濕花瓣,絲絲嫩柳在煙靄中隨風搖曳。在夕陽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為之夢斷魂銷。
註釋 飄零:飄落零散。舊遊:昔日之遊。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經年:壹年或壹年以上。暈紅:形容海棠花的色澤。才:壹作「疑」。著雨;春雨微著。柔綠:柔嫩的綠柳。壹說嫩綠的葉子。此句壹作「晚風吹掠鬢雲偏。」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陳玄祐《離魂記》裏倩娘離魂的故事。銷盡:茫然若失。銷盡;消散。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賞析詞人在筆下著力表現其傷春惜花的意緒,同時也借花寫人,「倩魂銷盡夕陽前」既是惜花之雕謝,也是傷人之辭世。
「誰道飄零不可憐」起句就將人帶進壹個絢爛的暮春時節。繁花滿天,壹樹樹的海棠花競相開放喧嚷嬉戲,祥寧中飄渺著生命的靈動。這淒婉的美麗令人憐愛嘆息。古人論詞的結構,妙在斷斷續續,不接而接。「誰道飄零不可憐」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與下面兩句,壹寫回憶,壹寫現實,看似不接,實則詞意緊緊相接。壹樣的飄零,不壹樣的感覺。既突出了如今內心的悲涼,又為描寫現在的情景作了鋪墊。
詞人壹反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寫法,壹開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觸「誰道飄零不可憐」,可謂別出心裁讓人耳目壹新,不覺眼前壹亮。第二拍「舊遊時節好花天」,詞人隨即點明這是故地重遊,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憶。但詞人並沒有描述當時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個字寫出了相同的時令和場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斷腸。這裏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遊覽的天氣,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想像。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像,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
下片轉入寫景,「壹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用如煙綠柳襯雨後紅花。暈字用得極妙,既寫出了花色彩的變化,也寫出了人在花叢中的獨特感受。下片結「倩魂銷盡夕陽前」。用擬人的手法寫落花,憐惜之情溢於言表。以夕陽為背景,顯得格外淒美。還照應了上片起句,使全詞渾然壹體、余味無窮。詞意淒絕,充溢著無可奈何的情緒。這裏詞人以生動的比喻,進壹步把 *** 著悲涼、痛苦、傷心、悔恨,交織著絕望與希望的感情,推向了 *** 。
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其實銷盡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還有美妙的時光、美好的青春年華和那轉瞬即逝的愛情,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的。紅塵壹夢,再美的綻放也是過往,終將飄零,詩詞的境界就是在剎那中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此篇詞極婉媚空靈,恍惚迷離,令人蕩氣回腸。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創作背景這首詞為納蘭性德在園中觀賞海棠時,面對海棠零落的場景,有感而作。龔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會試主考官,詞人正出其門下,是年秋,龔氏卒去;壹些觀點認為此詞作者在總體風格上大體效仿龔氏,是為抒其悼懷龔氏之意。 詩詞作品: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詩詞作者: 清代 納蘭性德 詩詞歸類: 寫花、寫景、抒情、友人、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