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寒夜》的藝術特色:獨特構思、心理描寫、創作風格。
1、獨特構思
《寒夜》在藝術構思上獨具特色。巴金從壹個家庭的解體,壹場婆媳的爭吵,壹個扭曲的靈魂,來控訴社會的黑暗。作品緊扣“寒夜”的命題,開篇是汪文宣在“寒夜”中尋找曾樹生,結尾是曾樹生在“寒夜”中回到舊居。
人物的活動,情節的展開全都在“寒夜”中完成。全部故事籠罩在沒有光亮、沒有熱氣、灰冷陰暗的“寒夜”之中。作品將汪文宣的死安排在抗戰勝利的歡呼聲中,更是寓意深刻。
曾樹生從蘭州回來,丈夫死了,婆婆和兒子不知去向,她獨自在陰沈沈的“寒夜”裏徘徊,她的歸宿在哪裏?她將要走向何方?作家沒有作答,這更強化了作品的悲劇氣氛。
2、心理描寫
《寒夜》中緊扣人物的獨特個性,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充分發掘和表現了人物內心情感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內心世界中兩種對立的因素,動態中加以剖析,寫出它們的起伏消長。
例如,對曾樹生在赴蘭州前夕內心“去”與“不去”兩種心理因素,作者就寫得真實、細膩、深刻,通過對人物內心兩種心理因素反復碰撞的描寫,把人物內心的痛苦表現得非常感人。
3、創作風格
《寒夜》在藝術上達到了巴金所追求的“無技巧”的境界,風格樸素自然,是巴金最優秀、成熟的現實主義傑作。抗戰時重慶的典型環境和這環境中產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劇性格和命運,揭示出人物命運的社會根源。
情節發展在日常生活瑣事中推進;結構布局,壹切像現實生活本身壹樣流動。大量的客觀生活細節和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支撐了小說的框架,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現出壹種與現實生活渾然壹體的藝術境界。
巴金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除巴金外,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余壹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現代作家。
1982年3月,隨筆集《序跋集》出版;4月,《巴金近作》第三集《探索與回憶》出版;10月,《隨想錄》第三集《真話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12月,出版散文集《懷念集》;7月,《巴金散文選》(上下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獲意大利國際但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