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名著導讀:12部初中語文必考名著匯總(壹)(適用7-9年級)

名著導讀:12部初中語文必考名著匯總(壹)(適用7-9年級)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誌趣的形成經過。

?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

?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壹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紹

魯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分篇簡介

⑴《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壹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⑵《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⑷《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⑸《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⑺《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⑻《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壹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⑼《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⑽《範愛農》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介紹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六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範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以及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壹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壹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壹面。(質樸善良、愚昧迷信、勤勞)

藤野先生——壹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壹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範愛農——壹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壹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壹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壹樣,疑心他是自殺的。(妥協、懦弱)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嚴厲、慈愛)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壽鏡吾——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關愛學生,是魯迅先生頗為敬畏之人。

《西遊記》

作者

吳承恩( 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內容

主要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壹難,壹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主要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唐僧和孫悟空等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三大部分,壹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壹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內容分三大部分:

第壹部分(壹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王八冥”等幾個小故事,交代取經緣起,起著過渡和銜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壹百回)“西天取經”,其中包含“九九八十壹難”,“八十壹難”中又由四十壹個小故事構成,各個小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後呼應,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經典故事

(1)孫悟空大鬧天宮

(2)三打白骨精

(3)車遲國鬥法

(4)女兒國遇難;

(5)真假美猴王

(6)智取紅孩兒

(7)三調芭蕉扇

(8)火燒盤絲洞

(9)天竺國招親

(10)靈山取真經

作品特點

①善於說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可讀性強;②善於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孫悟空、豬八戒形象鮮明、栩栩如生;③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豐富奇特的誇張。

人物—典型情節—性格特征

孫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達壹萬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縮的金箍棒,能夠72變,壹個筋鬥十萬八千公裏。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了49天,反到煉出壹雙火眼金睛,能識破壹切妖魔鬼怪。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典型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鬥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等。

性格特征——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幽默。

分析孫悟空的形象: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身上表現出壹種追求自由、勇於反抗、敢作敢為的戰鬥精神;在"西天取經"中,孫悟空身上表現出壹種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理想主義精神。

豬八戒:本是仙屆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長成壹副長嘴大耳、呆頭呆腦的形象。壹方面他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壹遇困難就嚷著要散夥,愛占小便宜,耍小聰明,貪戀女色,常因此出醜,成為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另壹方面,他也還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鬥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鬥,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錯就改,還算淳樸憨厚,自有可愛之處。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典型情節——調戲嫦娥、三打白骨精、四聖試禪心

性格特征——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忠勇善良、淳樸憨厚。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壹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典型情節——三打白骨精、四聖試禪心。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西遊記》主要人物及評價

(1)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現了孫悟空剛烈、直率的品行)

真假美猴王(表現了孫悟空忠心和為真理而戰)

(2)豬八戒:高老莊(表現了豬八戒的好色、貪婪)、

大戰黃風怪(表現了豬八戒的懦弱、利己)

(3)唐? 僧:三打白骨精(表現了唐僧的不辨忠奸)

最終成佛(表現了唐僧的堅韌和不屈)

(4)沙和尚:三打白骨精(表現了沙和尚的忠心)、

最終成佛(表現了沙和尚的堅韌)

《駱駝祥子》

主要內容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裏的壹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

祥子來自農村,是個破產的青年農民,勤勞、純樸、善良,保留著農村哺育他、教養他的壹切,卻再也不願意回農村去了。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買壹輛屬於自己的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是祥子的誌願、希望、甚至是宗教,憑著勤勞和堅忍,他用三年的時間省吃儉用,終於實現了理想,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但剛拉半年,車就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祥子失去了洋車,只牽回三匹駱駝。祥子沒有灰心,他依然倔強地從頭開始,更加克己地拉車攢錢。可是,還沒有等他再買上車,所有的積蓄又被偵探敲詐、洗劫壹空,買車的夢想再次成泡影。

當祥子又壹次拉上自己的車,是以與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為代價的。好景不長,因虎妞死於難產,他不得不賣掉人力車去料理喪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徹底破滅了。再加上他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壹朵希望的火花。連遭生活的打擊,祥子開始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不再像從前壹樣以拉車為自豪,他厭惡拉車,厭惡勞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開始遊戲生活, 吃喝嫖賭。為了喝酒,祥子到處騙錢,墮落為“城市垃圾”。最後,靠給人幹紅白喜事做雜工維持生計。祥子由壹個“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底層勞動者淪為壹個“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裏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作者介紹

老舍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壹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主要人物

祥子

十八歲,身材高大,年輕力壯的洋車夫。為全書靈魂人物。祥子是個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許多優良的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壹般的積極性和堅韌的精神,但他也不講理,滿嘴謊話,好占便宜,還出賣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壹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壹貫要強和奮鬥,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但祥子被舊社會摧殘壓迫,他的願望壹次又壹次地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打破。祥子的悲慘生活深深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反映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虎妞

車廠老板劉四爺的女兒,三十七八歲,虎妞是壹個流氓資本家的性格鮮明的女兒,她長得虎頭虎腦,外表醜陋,小說中說她像壹個大黑塔,不講仁義,粗俗兇悍。她在書中是壹個有些矛盾的人物,壹方面她是壹個財主的女兒,可是另壹方面她又是壹個車夫的妻子,待人潑辣,用祥子的話來說,她做哥們兒好,但難把她當作壹個女人看待,對外人她不講理,但是對祥子,她的確是真心愛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親剝奪的青春。

劉四爺

六十九歲。人和車行的老板,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舊社會的袍哥人物,改良辦起了車場,為人耿直,性格剛強,從不肯在外場失面子。因為愧於女兒虎妞,凡事都讓她幾分,可他實在不願辛苦成果被祥子繼承去,就跟女兒鬧翻了,後來變賣了壹些車享福去了。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兒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獨。

曹先生

祥子的雇主,愛好傳統美術,因為信奉社會主義,所以待人寬和,被祥子認為是“聖人”。由於當局說他教書時的思想過激而被認為是革命黨,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風頭又回到了北平。後來又願意幫助祥子重新生活。

高媽

心地善良、為人要強的老媽子,樂於助人,經歷了不幸,學會了在舊社會最底層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開導祥子,是壹個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善良、質樸,生活教會了她在社會上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細有心眼,是適應了舊社會的為數不多的勞動人民。

老馬

壹個壹輩子要強,最後無法拯救自己小孫子的車夫。他是將來的祥子的縮影,性格要強,身強力壯,但是沒有保住小孫子,眼睜睜看著小孫子死在了自己的懷裏。隨後,他把這輩子的所有財產——壹輛破車給賣了,最後只能靠賣點東西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壹樣無法擺脫命運,最後悲慘的死在街頭。

小福子

壹個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親賣給了壹個軍官,軍官被調走後她又回到了娘家,母親已被父親打死,父親又酗酒成性,家裏沒有經濟來源,看著兩個弟弟挨餓被迫走上了賣身的道路。最後被父親賣到了窯子裏,等不到祥子接她,不堪非人的待遇,自己上吊自殺了。

二強子

壹個自暴自棄的車夫,把自己女兒賣了買了車,又風光了壹陣,等錢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發脾氣,結果將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賣了車辦完事,又開始拉車,天天喝的爛醉,家裏的兩個孩子也不管。女兒回來後,還逼著女兒賣身養活壹家人,時常回家找女兒要錢,要了錢又去喝的爛醉。

孫偵探(孫排長)

在祥子第壹次買上車後,因壹次冒險拉活,被大兵們逮捕,不但丟了車,還得天天伺候這些當兵的,這些個兵的頭頭就是孫排長,這時孫排長還並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孫排長的時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時候,此時孫排長已經成為了孫偵探,可成為偵探的他依然擺了祥子壹道,從祥子這把他所有的積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後的墮落是因為夢想的破滅,原因有很多,可這個姓孫的就直接的兩次使祥子的夢想破滅。?

? 《海底兩萬裏》

主要內容

此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發現了壹只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仆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麽獨角鯨,而是壹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壹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在《海底兩萬裏》中,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後在《神秘島》中交代其為印度人),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船長對俘虜也很優待,但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長從此之後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壹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艇周遊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龍納斯壹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壹發。通過壹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沈船裏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最後,鸚鵡螺號在北大西洋裏遇到壹艘驅逐艦的炮轟,潛艇上除了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沖角把驅逐艦擊沈。不久,他們在潛艇陷入大漩渦的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出了潛艇,被漁民救上岸。回國後,博物學家才將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鸚鵡螺號航行路線: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作者介紹

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1828年生於法國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1863年因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而壹舉成名,此後開始從事寫作,其壹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代表作為凡爾納三部曲和《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遊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爾納於亞眠逝世。

主要人物

尼摩船長(Capitaine Nemo,又譯內摩船長、內莫船長)是小說裏的主人公,在書中並未說明其國籍。他的真實身份在《神秘島》中才得以揭曉:其為印度的達卡(Dakkar)王子。

皮埃爾·阿龍納斯(Pierre Aronnax,又譯阿羅納克斯、阿龍納克斯),法國博物學家,巴黎自然科學博物館教授,40歲,博古通今,在法國出版過壹本書叫《海底的秘密》。他乘潛艇在水下航行,飽覽了海洋裏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仆人康塞爾,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細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龍納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康塞爾(Conseil,又譯孔塞伊、龔賽伊、貢協議),佛拉芒人,30歲,是阿龍納斯教授的仆人,忠實,生性沈穩,他從不大驚小怪。總以第三人稱和教授說話。總是那麽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妳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麽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壹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壹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

尼德·蘭(Ned Land,又譯內德·蘭德),加拿大魁北克人,約40歲,是壹個野性十足的魚叉手,壹個比較原始的人。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館裏的酒,是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為大家在壹個島上做了壹頓豐盛的飯。他脾氣暴躁,受不了被監禁,也受不了在鸚鵡螺號上的與世孤立的生活,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