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於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於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公卿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內容是說:單於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壹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壹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壹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當拒絕,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給予適當的處理,以遏阻邊境戰亂的發生。後來「壹勞永逸」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指經過壹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典源 : 漢.揚雄〈諫勿許單於朝疏〉(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引)且夫前世豈樂傾無量之費,役無罪之人,快心於狼望之北哉?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1>,不蹔費2>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運府庫之財填盧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欲掠烏孫,侵公主,乃發五將之師十五萬騎獵其南,而長羅侯以烏孫五萬騎震其西,皆至質而還。時鮮有所獲,徒奮揚威武,明漢兵若雷風耳。雖空行空反,尚誅兩將軍。故北狄不服,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 〔註解〕 (1)佚:通「逸」。 (2)蹔費:短時間的花費、費心。蹔,音ㄓㄢˋ,同「暫」。 書證 : 01.《齊民要術.卷三.種苜蓿》:「此物長生,種者壹勞永逸。」 02.《齊民要術.卷五.種榆白楊》:「斫後復生,不勞更種,所謂壹勞永逸。」 03.《魏書.卷五壹.皮豹子列傳》:「卿等表求來年築城,豈不更勞兵將?孰若因今兵勢,即令就之,壹勞永逸,事不再舉也。」 04.唐.杜牧〈賀平黨項表〉:「是以不暫費者不久寧,不壹勞者不永逸。」 05.唐.陸贄〈慰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卿等宜遞相慰勉,葉力同心,互相提攜。……壹勞永逸,固不合辭。」 06.《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看妳枉做了個男子漢,這些事沒有決斷,如何做得大官?我有個捷徑法兒在此,到也壹勞永逸。」 07.《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到底與其聘到別家,萬壹弄得有始無終,莫如娶到我家,轉覺可期壹勞永逸。」 08.《老殘遊記.第壹四回》:「如果可以壹勞永逸,何不另酬壹筆款項,把百姓遷徙出去呢?」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經過壹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使用類別用在「壹舉即成」的表述上。 例 句 <01>任何工程的基礎都要建得牢固,才能壹勞永逸。 <02>把屋頂重新翻修,才是防止漏水壹勞永逸的方法。 <03>別以為我們今天的妥協,就可以將問題壹勞永逸地解決。 <04>為了能夠壹勞永逸地解決土石流的災患,我們決定遷村。 <05>這問題不宜如此拖拖拉拉,得想壹個壹勞永逸的辦法才行。 <06>不去固根保本,壹味搶短線,求近利,怎會是壹勞永逸的良策? <07>要壹勞永逸地解決當地的水患,只有在沿河築起壹道高堤這個方法了。 <08>考進了公家機構,並不等於壹勞永逸,妳還得不斷地進修,提升自我。 成語接龍“逸”字開頭的成語
逸以待勞“壹”字結尾的成語
參差不壹 良莠不壹“壹”字開頭的成語
壹毛不拔 壹丘之貉 壹敗塗地 壹暴十寒 壹鼓作氣 壹鳴驚人 壹竅不通 壹日千裏 壹諾千金 壹言九鼎 壹視同仁 壹籌莫展 壹網打盡 壹絲不茍 壹揮而就 壹意孤行 壹見如故 壹塵不染 壹知半解 壹落千丈
“逸”字結尾的成語
壹勞永逸 暫勞永逸 壹勞久逸 待勞以逸 厭勞喜逸 參考鏈接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壹勞永逸。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壹勞永逸。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壹勞永逸”分成的單字詳解:
壹, 勞, 永, 逸。
用戶留言暫無留言
名稱 請輸入您的名稱,自動過濾HTML標簽,請不要帶鏈接。 郵件 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系,請輸入您的郵箱,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 正文 請輸入留言內容,自動過濾HTML標簽,請不要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