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丁克,表示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
丁克介紹:
丁克即丁克家庭,指的是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丁克”(DINK的譯音,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縮寫)這個名詞,在1990年代進入國內,直譯就是“雙份收入、不要小孩”的家庭。
雙收入,沒有孩子。那麽被動選擇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因為被動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經濟,個人發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最合理的定義是:能生但選擇不生育,並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稱之為丁克。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
其次,主觀上對自己丁克身份接納和認可。他們認為丁克是壹種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能夠較好堅持自己的選擇,並經營與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嚴格來講,丁克是不能有生育的反悔念頭,如果有了生育的念頭而反悔的人就不再是丁克!20世紀90年代中期壹份對“丁克家庭”的調查問卷顯示,選擇不生育這壹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壹位的是對中國人口問題的憂慮;
第二位是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輕松;第三位是為了自我實現。原因是為了生活得更輕松些。不少人認為周圍的人和父輩生活得太累了。雖然有人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的選擇是享樂主義的,但許多人將追求享樂同追求輕松作了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