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綱目》:按《千金方》雲,目瞤、唇動、口歪,皆風入血脈,急以小續命湯服之,外用鱉血或雞冠血調伏龍肝散塗之,幹則再上,甚妙。蓋鱉血之性急縮走血,故治口歪、脫肛之病。
2.《藥性論》:鱉頭血塗脫肛。
3.《綱目》;治風中血脈,口眼癥僻,小兒疳勞潮熱。
4.《現代實用中藥》:生飲,用於結核潮熱有效。。”
5.《隨患居飲食 譜》:“鱉甘平,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宜蒸煮食之。”
6.《本草拾遺》:“凡鱉之三足者、赤足者、獨目者、頭足不縮者、 其目凹陷者、腹下有王字蔔字文者、腹下蛇文者,並有毒殺人,不可 食。”
7.《本草求真》:“鱉和雞子、莧菜食,則令人生鱉,同豬兔鴨食, 則能損人,同芥於食則生惡瘡,與妊婦食則生子項短,同薄荷食則 能殺人。”
8.《本草從機關新》:“脾虛者大忌。”
9.《隨息居飲食譜》:“鱉,多 食滯脾,孕婦及中虛,寒濕內盛,時邪未凈者,切忌之。”
10.《現代實用中藥》雲: “鱉血生飲,用於結核潮熱有。”鱉卵性寒味鹹,擅補陰虛
11.《本草蒙筌》載:“鱉卵鹽腌煮吞,補陰虛亦驗。”生鱉甲性味、功用、宜,同鱉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