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小酷愛山水,好讀史地書籍,而厭惡八股。從史地書籍中,他了解到祖國山河的壯美,向往綺麗的大自然。“平生只負雲山夢”,立誌涉九州登五嶽。
徐從 20 歲到 53 歲的三十多年中,在母親和妻子的支持下,先後遊歷了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北、北京、湖北、河南、山西、陜西、廣東、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但他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從未在任何名勝古跡,或幽谷洞穴中留下只言片句,但在崇禎元年( 1628 年)遊歷廣東時,在高州河邊的觀山古寺的壁上留下壹首鮮為人知的絕妙的回文詩。
崇禎元年,二月二十日徐霞客離開家鄉江陰,遊歷閩廣。三月十二日進入福建。福建的崇山峻嶺,深洞幽谷叫徐霞客流連忘返,但九月份進入廣東後,自然景觀叫他非常失望。 十月二日 他來到廣東高州河邊的觀山古寺進香,看到悠悠的綠水,蒼翠欲滴的密林,艷麗的晚霞,飛翔的沙鷗,唱晚的漁舟,使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不加思考地在寺廟的壁上,題了壹首詩:
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湖碧映臺。
鷗飛滿浦漁舟泛,鶴伴閑亭仙客來。
遊徑踏花煙上走,溪流遠棹壹篷開。
詩後題上了自己的名字。剛題完,只見本寺方丈深施壹禮,說道:施主真是好文筆,此詩叫鄙寺頓時生輝呀。聞此言,徐霞客羞得面紅耳赤,急忙用袖拭去徐霞客三字,壹邊拭壹邊說:“塗鴉之作,塗鴉之作,慚愧!慚愧!”此時方丈上前壹步托住他的胳膊,說道:“施主且慢,妳看,多麽絕妙的壹首回文詩呀,從前往後,順讀和仄押韻,即景生情。反讀:
開篷壹棹遠溪流,走上煙花踏徑遊。
來客仙亭閑伴鶴,泛舟漁浦滿飛鷗。
臺映碧湖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偎林傍水綠悠悠。
對仗工整,虛實結合,特別是“煙花”、“仙亭”真乃神來之筆,老衲多年想為本寺題壹首詩,可惜我才疏學淺,壹直未能如願。今天幸遇施主,真乃三生有幸。”徐霞客說:“拙詩有失本寺大雅,與自然之美,差之千裏,有失本寺形象。”說罷,拂袖便拭,方丈抱住徐霞客再三勸阻,徐霞客才作罷。但是提出兩個條件,( 1 )拭去徐霞客三字以免以後叫人笑話( 2 )不許寺中對任何人說起此詩是我所作,方丈欣然應許。
這首回文詩和觀山古寺壹樣,歷經時代風雨,飽經世代的變遷,但仍以它獨特的魅力,令遊覽者拍手叫絕。但此詩的作者卻成為壹個謎,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