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災寺景點: 蕭寺晨鐘、通玄洞(張果老洞)、鐵棋仙跡。
蕭寺晨鐘
過往棧道的歷代文人墨客頻繁提到蕭臺寺那清脆而悠揚的鐘聲,余音繞城,遠播十裏。清代詩人鄭謙有詩贊曰“殘星隱隱月朦朧,臥聽鐘聲逐曉風。斷續遙傳蕭寺外,悠揚時度亂雲中。三聲喚醒杯堪度,萬裏驚回夢未終。惆悵余音留不得,芙蓉是二漏催銅。”清晨,鐘聲響起,鳳州城裏的百姓聞鐘聲開始了新的壹天,夜宿驛站的客商們也舒展筋骨,踏上各自的目的地。這鐘聲,可以凈化心靈,給百姓帶來安逸與祥和。通玄洞(張果老洞)
即張果老隱棲處。張果,鳳州梁泉人,他先隱居山西中條山和恒山,後回故裏,夏居豆積,冬隱鸑鷟。武則天曾派人請張果老入宮獻出長壽仙術,但張果老使出絕奇法術詐死不起,嚇得使臣裴晤不敢進洞,欲請未成。直至開元21年(734年)明皇又派中書舍人徐嶠帶璽書迎進皇宮,明皇以禮致之肩與入宮,並用高官厚祿挽留張果老,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但他堅持不就。玄宗又想出壹條妙計,欲把他妹妹玉真公主下嫁給他,但張果老哈哈大笑,竟不接旨。因張果老壹心歸山修煉,過不慣宮廷生活,唐明皇見張果老的長生不老法術又神秘而不外傳便放其歸山,臨行賜號“通玄先生”。近年,當地百姓在重修張果老洞時發現洞口有“通玄洞”石刻字樣。
鐵棋仙跡
據傳八仙常來此對弈,於是果老將棋盤刻於壹塊巨石之上,棋子則用生鐵鑄成,稱為“石棋盤,鐵棋子”。 32枚棋子,每個直徑八公分,重三斤六兩。雖然長期裸露於外,經歷日曬雨淋卻不蝕不銹。清光緒十八年(1892)知縣朱子春上山發現,認為這是張果老的遺物,十分珍貴,他自出資金,建亭保護,亭子完工後,取名”鐵棋亭”,並撰刻了《鐵棋亭記》石碑,鑲與洞外,“鐵棋仙跡”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