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陽明先生王守仁簡介 王守仁是怎麽死的?

陽明先生王守仁簡介 王守仁是怎麽死的?

人物檔案

 姓名:王守仁

 別稱:王陽明、王文成

 字:伯安

 號:陽明

 謚號:文成

 國籍:中國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紹興府余姚縣

 出生時間:公元1472年

 去世時間:公元1529年

 職業: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封爵:新建伯

 追贈:新建侯

 信仰:心學

 代表作品:《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

 主要成就: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創立“陽明心學”

 安葬地: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余姚壹個顯赫的家庭。父親是狀元出生,祖父也頗有學識,因此王守仁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天生聰慧,據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從將他生下,身具異象,壹直長到五歲,仍然沒有開口說話。直到有壹天,壹位高僧路過,看見王守仁並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於是他的祖父依據《論語·衛靈公》中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守仁”,他這才開始開口說話。

 王守仁少年喪母,這對他的打擊很大,但他有壹顆堅強的心,此後更加全副心思都放在學習上。而在經過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的事件後,立誌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後來在多次獻策皇帝平定農民起義沒有結果後,便遠遊塞外,磨礪己身。

 十七歲與其子諸氏成婚,十八歲通過婁諒接觸到朱熹“格物致知”的學說,此後遍讀朱熹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裏精粗,壹草壹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直到後來,為了驗證“格物致知”的正確性,他對著竹子,思考竹子的本質,壹看就是好幾天,不吃不喝,毫無所成不說,還搞的自己生了壹場大病。此後王守仁對朱熹的“格物致知”陷入深刻的懷疑之中,此後才逐漸發展了“心學”的學說。

 王守仁二十歲參加鄉試,中舉人,此後卻屢試不中。直到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此後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禦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

 王守仁在任職期間,雖然遭到貶謫,許多政績並沒有得到嘉獎,但是他的歷史功績卻是不容抹去的。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這些戰爭的勝利,讓王守仁在民間擁有極好的聲名。而他開創的“陽明心學”,更是讓人將其與孔子、孟子、朱熹等並稱孔、孟、朱、王。孔子是儒學創始人,孟子是儒學集大成者,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而王守仁則是心學集大成者。

 王陽明晚年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勛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復就回去了。嘉靖七年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舟中,留下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