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古詩意思(清平樂村居全文解釋)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以下是我整理的清平樂村居(解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註釋
①〔清平樂〕詞牌名。“樂”,這裏讀yuè。
②〔村居〕詞題。
③〔吳音〕這首詞是辛棄疾閑居帶湖(今屬江西)時寫的。此地古代屬吳地,所以稱當地的方言為“吳音”。
④〔翁媼ǎo〕老翁和老婦。
⑤〔亡賴〕同“無賴”,這裏指頑皮、淘氣。“亡”,這裏讀wú。
譯文
低矮的茅屋旁,壹條小溪緩緩流淌,溪邊青草茂密,映襯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誰家的'老兩口啊,在屋前用吳地方言聊著天,喝酒逗樂,真是其樂融融。大兒勤勞,在溪東的豆田間鋤草;二兒手巧,正在編織雞籠;小兒最淘氣可愛,在溪邊剝蓮蓬,自由自在。
賞析
《清平樂·村居》中“清平樂”是詞牌名,規定了這首詞的曲調、句數和字數,“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整首詞清新質樸,淺顯易懂。
上闕四句點明了老兩口的生活環境幽美,精神愉快。下闕中“臥”字最為傳神,寫出了小兒的無拘無束、天真可愛。
整首詞三處寫到小溪,正好將五個人物的活動聯結成壹幅完整、和諧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幸福和諧、安居樂業的鄉村生活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棄疾兼擅詩文詞,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前人多用以文為詞來概括辛詞的特征。
所謂以文為詞,從語言上講,是指詞的散文化;從內容上看,就是指打破了“詩言誌,詞言情”的傳統藩籬,詩的內容幾乎是無所不包的,辛詞的內容也幾乎是無所不包的。
辛棄疾以統壹天下為己任,“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範開《稼軒詞序》),他的詞充滿了家國之憂,半壁河山淪陷之恨。
描繪樸實的農村風光是辛詞的另壹個重要內容,有春日的柔桑、幼蠶、鳴犢、寒鴉:“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鷓鴣天·代人作》);
有夏夜的稻香、鳴蟬、蛙聲:“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有爭言豐收的農村父老、熱情好客的野老:“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滿江紅·山居即事》);
有翁婕的軟語吳音(《清平樂·村居》);有農村娶婦嫁女的熱鬧場面(《鵲橋仙·山行書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