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出自西漢時期劉安的《淮南子·氾論訓》。“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
為上”意思是治理國家有不變的法則,但最根本的是讓人民獲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
模式,但最緊要的是讓政令暢通無阻。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漢書·藝文誌》雲:“淮南內二十壹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註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壹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淮南子·氾論訓》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漢書·藝文誌》雲:“淮南內二十壹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註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壹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
高誘序言中,“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書內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壹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於道家。《漢書·藝文誌》則將它列入雜家。
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壹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