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書 雁是信使。鴻雁傳書的故事源於《漢書·蘇武傳》,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拘於北海。後來,漢匈和好,漢求放蘇武等人,匈奴詭稱蘇武已死,蘇武屬下官吏常惠,夜見漢使,教漢使對匈奴稱漢天子在上林射獵時,得從北而來鴻雁,雁足系有帛書,說蘇武等人困於某澤中。單於得訊後大驚,不得不放回蘇武。由此後人就將書信與來去有時的鴻雁聯系起來,雁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屢屢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如“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五代·李煜《清平樂》)“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欲作悲秋賦”。(明李開先《寶劍記》) 不僅如此,古人,郵寄書信時,還用竹木或絹帛等制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以資郵寄。古人還用驚鴻代指美女。曹植在《洛神賦》中形容洛神宓妃:“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李善註:“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南宋陸遊《沈園二首》)這裏用驚鴻來形容陸遊的前妻唐婉之美。
第三句:
欲送登高千裏目,愁雲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今番欲作悲秋賦,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出自昆劇《林沖夜奔》
我覺得第壹句出自《春江花月夜》裏的“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意思是:
送信的鴻雁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遊很遠但不能遊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老兄,選我最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