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進行考察、思考,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這種現象在實際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識、輕信謊言,就會讓人犯錯誤。
2.原文: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壹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龐蔥 壹作:龐恭)
3.譯文: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壹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麽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裏。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4.典故: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壹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開始質疑。"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壹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壹切我自己知道。"太子結束了做人質,而龐恭再也沒有見到魏王。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街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壹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5.出處:
《戰國策-魏策》
6.作者:
劉向(約前77年—前6年)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