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武則天為何執意要殺上官儀?

武則天為何執意要殺上官儀?

上官儀從小是個非常不幸的孩子,他的父親上官弘在奸臣宇文化及發動宮廷政變謀害隋煬帝時被殺,幸好他在好心人的救助下被送到壹座寺廟裏,假扮成了小和尚,就這樣才躲過了隋煬帝的追殺。

從那時起,上官儀就生活在寺院,每天辛苦勞作,努力讀書,直到唐太宗時期他才苦盡甘來,考中進士做了京官。唐高宗繼位後,上官儀依舊受重用,但他到死都沒有想到新皇帝的青睞竟然會讓他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唐高宗登上帝位後立的第壹個太子是他的庶長子李忠,然而當武則天生下的兒子李弘後,唐高宗廢了李忠的太子之位,將李弘立為新的太子。

“母憑子貴”是皇宮裏的“潛規則”,可到了武則天這兒卻完全顛倒過來,成了“子憑母貴”。但是,武則天可不是壹個太子就能隨隨便便打發的。她熱衷於皇位,她還有更高的政治追求,那就是自己掌權。

唐高宗身體壹直不太好,在他三十多歲時又得了風疾,發起病來頭暈目眩,心煩意亂,根本不能處理政事,所以不得不委托武則天來代勞。但是等到唐高宗身體好轉時,武則天卻貪戀權利,不願意交出。之後,皇帝和皇後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甚至出現了兩口子爭權的荒唐現象。結果,武則天覺得委屈,唐高宗覺得窩囊。

當時有壹個名叫郭行真的知名道士,經常出入宮廷給後妃們提供宗教服務,和武則天的關系尤其密切。壹天,當郭行真從武則天宮中出來時,路上正好迎面碰上大宦官王伏勝。郭行真打完招呼就匆忙離開,王伏勝卻在地上發現了壹個和皇上頗為相似的小木頭人,王伏勝知道這是道士們搞厭勝之術所用的道具,就毫不遲疑地把木頭人交給了唐高宗。

當木頭人呈現在唐高宗面前時,他終於明白了,這是武則天想要置他於死地呀!是可忍,孰不可忍,唐高宗非常憤怒。於是,唐高宗派人召來了他最為信任的宰相上官儀,然後開始傾訴他的滿腹悲憤,忠心的上官儀見到皇帝如此生氣難過,就對皇帝說:“皇後專恣,海內失望,宜廢之以順人。”沖動之際的唐高宗聽聞此言,馬上命令上官儀起草廢後詔書。

上官儀這邊擬旨,武則天那邊早就得知了這壹晴天霹靂的消息。上官儀前腳離開,武則天後腳就趕到了唐高宗跟前。

武則天深知唐高宗是壹個多情而懦弱的男人,就壹邊哭訴她養兒育女、代理國政的辛苦,壹邊又說問唐高宗不念舊情、竟要廢後。唐高宗聽後覺得自己確實做的有些過分,畢竟武則天也是自己同床***枕十幾年、生兒育女的妻子,他看著哭得像梨花帶雨般的武則天,聽著她哀怨的訴說,心中的壹團怒火慢慢地轉化成了滿心愧疚,情急之下幹脆把壹切責任都推到了上官儀身上,唐高宗眼含熱淚地對武則天說:“我絕無此心,皆上官儀教唆我。”

容易沖動的人往往最容易後悔,唐高宗就是這樣的人,他在廢後壹事上的沖動與後悔,不知竟把上官儀推上了絕路。

古人雲:黃蜂尾後針,最毒婦人心。武則天很快對上官儀展開了壹系類的報復行動。

不久,武則天就指示她的黨羽許敬宗誣陷上官儀和王伏勝勾結李忠想做大逆不道,圖謀不軌的事。古語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上官儀和王伏勝當初曾為李忠的下屬,對於這個誣陷更是百口莫辯。

最後,上官儀及其子上官庭芝和王伏勝都被殺害,家產被抄,上官庭芝的妻子鄭氏和剛剛出生的女兒上官婉兒被押到皇宮做奴隸。

雖然殺死上官儀的詔令是從唐高宗那兒傳下來的,但真正要置他於死地的人是武則天,上官儀和武則天之間的矛盾是由唐高宗引起的。如果不是唐高宗不滿武則天霸權,上官儀何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惹武則天呢?歸根結底是懦弱無能的唐高宗害死了壹片忠心的上官儀。

正所謂“不怕狼壹樣的對手,就怕豬壹樣的隊友”,用在這件事上,還真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