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百六十余年的中國近現代史,讓人見證了中國由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發展成為工業現代化的新中國,復興的艱難曲折難以想象。從鴉片戰爭開始,先後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等壹系列失敗,讓中國掉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但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沒有屈服,愛國之士為救中國而到處奔走,尋找救國方案,但卻遭遇壹次又壹次次的失敗:先是太平天國運動,但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士大夫發起的洋務運動,並沒有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也沒能逃脫同樣的命運;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受到封建頑固派的鎮壓也陷入失敗的泥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趕跑了滿清皇帝,卻被袁世凱竊奪了勝利果實,中國的復興任務並沒有完成。直到中國***產黨的誕生,中國的革命為之煥然壹新,中國從此進入壹個革命的新時代。中國***產黨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期望,經過全民族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最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和國,領導中國進入壹個蓬勃發展的時代。
新中國的發展並不沒有壹帆風順,而是歷經曲折。建國初期,在第壹代領導人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的農業,工業和政治民主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好景不長,隨後中國陷入了反右派擴大化的錯誤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災害,經濟遭受了重創,蘇聯的背信棄義又讓中國雪上加霜,後來錯誤雖然得到局部糾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壞了,從此陷入十年動亂的泥潭之中。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讓剛從十年動亂走出的人看到中國發展的希望,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此,中國的現代化取得了更加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的近現代史只是中國歷史的壹小部分,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雖歷經歲月的滄桑,但依然屹立於世界而不倒,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浩然正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面對艱難困苦,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中華民族表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無數的英雄烈士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這份愛國熱情值得敬佩。時至今日,他們依然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中華民族在遇到瀕臨滅亡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時期,民族的團結壹致最終戰勝了壹百多年來屢次欺壓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首次對帝國主義的戰爭的完全勝利,大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團結壹致。六十年後的今天,汶川地震引起的大災難,又壹次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民族的團結,為此,我們值得自豪。
作為新世紀的公民,關註歷史,了解歷史和思考歷史,是每壹個中華兒女必需做到的。《復興之路》是壹個歷史教育片,我們要從中吸取營養,滋潤我們的愛國情操,同時要有民族憂慮之心。看到中國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要深思,反省,思考這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同時吸取舊中國的教訓;看到新中國的崛起和經濟建設的輝煌,我們要為之自豪;看到仁人誌士的不屈奮鬥,我們更應珍惜他們的奮鬥果實,珍惜我們的國家,珍惜我們的學習條件,以後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壹份力量。
今年是2008年,奧運將在中國的首都北京舉行,我作為正在復興的新中國的學子,我為祖國復興的成就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