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哪句話最能表達文中主要的意思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哪句話最能表達文中主要的意思

忘戰必危最能表達文中主要的意思。

忘戰必危,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g zhàn bì wēi,意思是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記了戰備就壹定會產生危機。出自《司馬法·仁本》。

戰:戰備。危:危險,危機。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記了戰備就壹定會產生危機。

擴展資料: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最早出自於戰國司馬穰苴所著的 《司馬法·仁本》“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釋義為:所以國家雖然強大,好戰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準備,必定危險。

《司馬法》,是重要的春秋時期軍事著作之壹。據唐朝宰相李靖所說,《司馬法》本出自姜太公之手,商周秦漢的大司馬可以理解為現代的國防部長,司馬法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國防部頒發的作戰條例,而姜太公曾擔任周文王的大司馬,故有周之司馬法出自姜太公之說。

百度百科-忘戰必危

百度百科-好戰必亡,忘戰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