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譯文為: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裏豬肥雞壯,門扇半開半掩。西斜的太陽將桑柘樹林拉出長長影子,春社結束,家家攙扶著醉倒之人歸去。註釋為:豚柵:豬欄;雞棲:雞窩;扉:門;桑柘:桑樹和柘樹。
1、社日原文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賞析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詩壹開始不寫“社日”的題面,卻從村居風光寫起,也沒有寫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門兒都半掩著。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同時,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參加社日,巧妙地將詩意向後聯過渡。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這兩句寫社散後的情況,詩句不正面寫慶祝活動的熱鬧歡樂場景,卻用特寫鏡頭選取高潮之後的尾聲來表現它,匠心別致,手法含蓄,回味深長,生活情趣極濃,歷來膾炙人口。
關於作者和社日的介紹:
1、關於作者介紹
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王駕,字大用,號守素先生,籍貫蒲中(今山西永濟),官至禮部員外郎,唐代詩人。詩友是鄭谷、司空圖。王駕早年居住在鄉間,頗有詩名。據《唐才子傳校箋》記載,唐宗中和元年(881年)秋至三年春間,王駕曾到四川考進士,落第不中。
後於大順元年(890年)及第,任校書郎,最後棄官隱居。王駕有詩集6卷,已佚,在《全唐詩》存詩7首,司空圖對他的詩評價頗高,稱“五言所得,長於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
2、關於社日的介紹
社日節別名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幹支歷法來定,後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壹般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後,秋社按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推算,約新谷登場的農歷八月。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獲報答感謝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