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四季養生|《黃帝內經·素問》白話文整理02

四季養生|《黃帝內經·素問》白話文整理02

春季三個月,是推陳出新、萬物復蘇的時節,天地之間生機勃發,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在庭院裏散步,披散頭發,松解衣帶,舒緩形體,以使神誌隨春天的生發之氣而暢然勃發;不濫行殺伐,多加施與,少劫奪,多獎賞,少懲罰,這些都是順應春季的氣候,培養生發之氣的辦法。假如違背了這些方法,就會損害肝臟,使得供給夏季長養之氣的能力減弱,導致夏季出現寒性病變。

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草木繁茂的季節。這個季節中,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之氣相互交融,植物開花結果,長勢旺盛。人們應晚睡早起不要討厭白日的漫長,保持情緒怡悅,不要憤怒,使面容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壹樣秀美;亦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精神飽滿,對外界事物興趣濃厚,這都是適應夏季的氣候,保養長養之氣的方法。假如違背了這些方法,就會耗傷心臟,使得供給秋天收斂之氣的能力減弱,導致秋季患上瘧疾,到冬季來臨時還會再次患病。

秋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成熟,平定收斂的季節。這時,天氣勁急,地氣清明,人們應該早睡早起,晨起時應與雞鳴的時間相壹致;使情緒保持安寧,以緩和秋季的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侵害;同時精神要內守,以使秋季的肅殺之氣得以平和;不要使意誌外馳,以保持肺氣清肅,這都是與秋季的特點想適應的、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些方法,就會損傷肺腑,使得供給冬季閉藏之氣的能力減弱,導致冬季發生飧泄病。

冬季的三個月,是生機潛伏,萬物守藏的季節。這時,水結成冰,地凍而裂,人們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應該早睡晚起,等到陽光照臨時再起床;不可為事物煩勞,要使思想情緒平靜伏藏,好像有所收獲卻又不露聲色;還要避開寒冷,趨就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出汗而損耗陽氣,這是順應冬季的氣候,保養人體閉藏之氣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些方法,就會損耗腎臟,使得供給春季生發之氣的能力減弱,導致春季發生痿厥病。

天氣是清凈光明的,由於天德隱藏,運行不息,所以能永久保持而不衰。如果天氣陰晦,日月將失去光輝,邪氣也會乘虛而入,釀成災害,導致陽氣阻塞不通,沈濁的地氣遮蔽光明,雲霧彌漫,雨露不得下降。天地之氣不相交融,萬物的生命不能延長,就連大自然裏的那些生命力極強的巨大的樹木也會枯死。邪惡乖戾之氣不發散,風雨失調,甘露應該降下而不能降下,草木得不到滋養,就會失去生機,枯槁雕敗。狂風頻頻來襲,暴雨時時發作,天地四時秩序紊亂,背離了正常的規律,就會導致萬物活不到壹半的壽命就中途死亡。只有聖人能順應自然的變化,註意養生,所以身體不會患嚴重的疾病。如果萬物也能順應自然變化,不失保養之道,那麽它的生氣也不會衰竭。

如果與春天之氣相違,少陽之氣就不能生發,會導致肝氣內郁而生發疾病。如果與夏天之氣相違,太陽之氣就不能生長,會引發心氣衰竭。如果與秋天的收斂之氣相違,太陰之氣就不能收斂,會導致肺氣躁悶。如果與冬天的潛藏之氣相違,少陰之氣就不能潛伏,會使導致腎氣消沈。

壹年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的生命之本。因此聖人在春夏季保養陽氣,以滿足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保養陰氣,以滿足收藏的需要。順應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和萬物壹起在生發、長養、收斂、閉藏的四時循環中運動發展。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摧殘人體的本元,損傷身體。

所以說,陰陽四時既是萬物生長的終始點,也是生死存亡的本源。違背它,就會發生災害;順應它,則重病不侵,明白了這壹道理,才可算得上是通曉了養生之道。

對於這種養生之道,聖人能切實奉行,愚人卻經常違背。順應四季的陰陽變化,就能生存,違背了就會死亡。順從它,人體就健康;違背它,人體就易患病。如果把順應變成違背,違背陰陽四時的陰陽變化,就會使機體和自然環境相格拒。

因此,聖人不主張等生病之後再去治療,而強調在生病之前就先預防。就像治亂,不是在混亂發生後才去治理,而是在發生前就去防止,這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假如病形成後再去治療,亂子發生後再去治,這就像口渴時才去挖井,臨上戰場了才去鑄造兵器壹樣,不是太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