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歌頌老師的古詩詞20首

歌頌老師的古詩詞20首

歌頌老師的古詩詞20首介紹如下: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 《師說》。

賞析:師者指的是老師,教育者,他們的使命是傳道,受業,解惑。師者承擔著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傳授知識,啟發思維,引領方向,“傳道”指的是教師將知識,受業”表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接受教育,解惑”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

2、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李白 《尋雍尊師隱居》。

賞析:"群峭碧摩天"形容了秋天的景色,"群峭"指的是連綿起伏的群山,"碧摩天"則是指山頂空曠無雲的天空,"逍遙不記年"則傳達了杜牧對秋天自由無拘束的感受。"逍遙"意味著無拘無束,而"不記年"表示不受時間限制,杜牧欣賞秋天的景色,最自在的狀態。

3、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賞析:“綠野堂”指的是壹個男子的別號,而“開占物華”是指他在田園中移植美麗的花草樹木。而“路人指道令公家”則是指他通過打理花草,讓路人紛紛指指點點,誇獎他的家園美麗。

4、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雲開。——張籍《送稽亭山寺僧》。

賞析:“師”指的是老師或者導師,“住”表示居住或者修行,“稽亭”是指壹種高處的亭子,“高處寺”則代表寺廟位於高處的地方。斜廊和曲閣是寺廟中的建築構件,所謂“倚雲開”即是形容它們倚靠在雲層之上,敞開開放。

5、天子號仁聖,任賢如事師。——杜牧《雪中書懷》。

賞析:“天子號仁聖”,意味著君主應該表現出仁愛和聖明的品質。天子除了要有政治智慧和決策能力外,更要具備對子民的仁愛之心,關心百姓的疾苦,“任賢如事師”,強調君主應該善於選拔賢才,並像對待老師壹樣尊重,珍惜並善加利用。

6、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羅隱《蜂》。

賞析:采集了百花的精華釀成了蜜以後,不知道為誰辛苦忙碌,為誰甜蜜奉獻。此句用蜜蜂的形象來比喻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和贊美。

7、北虜壞亭障,聞屯千裏師。——杜牧《雪中書懷》。

賞析:北虜壞亭障”指的是北方的邊境地區被敵寇破壞,亭障遭到毀壞,暗示了戰亂頻仍的困境和對邊疆安全的擔憂。“聞屯千裏師”意味著人們聽說遠在千裏之外的師長駐紮的消息。這裏的“師”可以理解為軍師,指揮官,也可以指代統帥或高級軍事指揮官。

8、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賞析:語來江色暮”,江色暮指的是夕陽映照下江水的顏色變化,展現出美麗而沈寂的景象。詩中的“語來”可能指的是感慨之語,詩意的表達,或者是詩人與他人的交談。獨自下寒煙指的是詩人獨自壹人走進寒冷的煙霧之中,孤獨地感受著秋天的寂靜與淒涼。

9、自聞穎師彈,起坐在壹旁。——韓愈《聽穎師彈琴》。

賞析:“自聞穎師彈”,表示聽到了穎師的琴聲,暗示了琴音的美妙和吸引力。這裏的“穎師”指的是擅長彈奏琴的師傅。“起坐在壹旁”,指的是詩人自己坐起來,靜靜地坐在壹旁欣賞琴聲。

1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賞析:落花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它就像春泥壹樣,為了更好的呵護下壹代,無私奉獻,值得贊美。此句常被用於表達老師對學生成長的默默付出和無私奉獻精神。

11、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李白《金陵聽韓侍禦吹笛》。

賞析:王子停下鳳管可以被理解為他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個人才能和榮耀,表現出壹種謙虛和讓位的態度。師襄掩瑤琴則體現出師生之間的關系。這裏的“師”可以是王子的導師,老師或在音樂方面具有經驗的長者。可能代表著對師長的尊敬和敬意,以及對指導和教誨的追求。

12、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白居易《遠師》。

賞析:"東宮"指的是皇宮中的東宮,即皇帝的兒子所居住的地方。 "白庶子"中的"白"意為清白,純潔,表示其品德高尚,而"庶子"指的是非嫡出的兒子。"南寺遠禪師"是指距離較遠的南方寺廟中的禪師。"南寺"指代南方的寺廟,"遠禪師"則指在那裏修行的禪修者。

13、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賞析:"搖落深知宋玉悲"壹句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搖落"也暗示著易逝的美好和流逝的時光,進壹步強調人生的短暫和無常,"風流儒雅亦吾師"壹句表達了作者對既有風度,又有學問修養的人的敬重和追隨之情。

14、蹇蹇三事,師師百僚。——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公卿第八》。

賞析:蹇蹇”表示行動困難,步履艱難,可以理解為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三事”代表了具體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因上下文而有所不同。“師師百僚”是師傅和百官的贊賞的對象。將師傅和百官放在同壹個等級上,強調了他們的重要性和權威性。

15、三尺講臺迎冬夏,壹枝粉筆寫春秋。 ———無名氏《題壁》。

賞析:老師在三尺講臺上度過春秋冬夏,用壹支粉筆書寫著歲月的華章。此句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老師的教育工作者身份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和贊美。

1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賞析:詩中的"春蠶"和"蠟炬"都是壽命有限的事物。"春蠶到死絲方盡"是指春季的蠶繭繭制作的絲線只有壹次,壹旦蠶它的生命結束,絲線也會中止。"蠟炬成灰淚始幹"則暗示蠟燭最終燃盡,化為灰燼後,人們的眼淚才開始幹涸。

17、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壹事時。 -———白居易《遠師》。

賞析: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遠方的妳何時才能相見?此句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老師的思念和敬意,贊美了老師的崇高品質。

18、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劉商《酬問師》。

賞析:"詩境何人到"表示詩意境界是深奧難以捉摸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達到的。而"禪心又過詩"則強調了內心的靜默和冥想的心境,禪修的境界是超越詞句、超越外在形式的。

19、習其道也,學其言語。——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

賞析:"習其道也"指的是學習別人的德行和品質。這意味著要向優秀的人學習,追求道德上的進步和修養。"學其言語"表示要學習別人的言談舉止,包括他們的言辭,用詞和表達方式。這意味著要借鑒別人的語言表達技巧和交流方式,以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20、聞道溪陰山水好,師行壹壹遍經過。——張籍《送僧往金州》。

賞析:"聞道溪陰"指的是聽聞道德智慧的溪流在陰暗的山谷中流淌。這裏的"道"可以是指學問,道德或智慧。"山水好"表示山水的景色美好。詩人可能用"山水好"來暗指人生有美好的壹面,通過悟道,求學來感受和領略。"師行壹壹遍經過"表示通過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