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道,貴以專"的意思: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那麽人的善良稟性就會變壞。教育方法貴在專心致誌地去教育孩子。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兒童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壹,歷久不衰。《三字經》取材典故廣範,包括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內容相當豐富。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格式上,三字壹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同為中國古代私塾的初級入門課本,合稱“三百千千”。
出自:王應麟?《三字經》
擴展資料
原典作者
壹說是宋代人王應麟。初著傳說為宋朝王應麟,明、清兩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間王相與清末大學問家章太炎)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其次,從文風看,王應麟的其他著作也多三字句,幾年前,在鄞州還出土了王應麟用“三字經”句式作結尾撰寫的廟記。
另外,王應麟是壹個關心兒童教育的學者,除了《三字經》,他還有六本兒童啟蒙讀物(《詞學指南》、《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小學諷詠》、《蒙訓》……)。[3]這些都是非常有力的證據。壹說是宋代人區適子。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壹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認為廣東順德人區適子才是《三字經》的真正作者。壹說是明代人黎貞。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註:“《三字經》,南海黎貞撰。”即以為明代黎貞撰。
百度百科-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