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乭?怎麽讀

乭?怎麽讀

乭讀作shí。

乭是壹個朝鮮漢字,讀音為shí,上下結構。是壹個韓文吏讀字。韓國人名用字;石;韓國地名用字:乭長嶺(在鹹鏡道)。

石(拼音:shí、dà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甲骨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石磬,用石制品表示石。本義即為巖石,後延伸至用石針治病。石是漢字部首之壹,以“石”作意符的字大多與堅硬的物體有關,如:磚、礦、碉、碑、硯等。

石字本義為巖石。《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指石磬。《書·堯典》:“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孔傳:“石,磬也。”

亦特指古人用以治病的石針。《戰國策·秦策二》:“扁鵲怒而投其石。”高誘註:“石,砭,所以砭彈人臃腫也。”又引申為用石針治病。《素問·腹中論》:“灸之則瘖,石之則狂。”林億註:“石,謂以石針開破之。”

(廠)”與“石”本為壹字之分化,參見前“廠”字條。

“(廠)”為象形字,像山石形。後來加裝飾偏旁“口”字,便成為“石”。戰國文字則在“廠”的上下添加飾筆,成為、等形,這種加飾筆的字形在漢代碑刻中還有所保留。

古代字書中也還收有這種加飾筆的隸定字形,如《集韻》石字古文作“?”。秦代以後,石所從的“口”字變成,作圓廓形,以至於《說文》以為該構件像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