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贈劉景文》古詩的意思是什麽?

《贈劉景文》古詩的意思是什麽?

《贈劉景文》古詩原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作品譯文:荷花雕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壹年中最好的景致妳壹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擴展資料:

作品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壹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壹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

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鬥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壹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裏,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

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雕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這是因為,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

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壹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

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壹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