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課堂上有利也有弊嗎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課堂上有利也有弊嗎

1 前言

多媒體技術以文字精簡、畫面優美、音樂迷人和視頻豐富的優勢,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已經成為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多媒體技術應用中存在利弊,要學會辯證地把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以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來實現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服務,從而營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課堂氛圍,使多媒體技術更充分發揮出教輔功能,不斷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註入新的能量。

2 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利方面

在小學低年級課本中插圖數量很多,而中高年級課本的插圖數量明顯減少,這顯然是依據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能力而定的。多媒體技術是客觀形象、聲、光與圖等緊密結合的壹種較好的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參與度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巧妙而新穎地導入課本內容,能引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並產生學習動機,從而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中。教師要特意創設各種情趣、意境,引領學生始終積極投入並融入學習中[3]。多媒體技術聲情並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和感染力強等特點,能極大地改善小學生視聽感官的綜合體驗,對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並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4]。

在二年級《日月潭》教學中,課文中的日月潭和阿裏山,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圖像、聲音、動畫及文本多方面來闡釋臺灣的地理位置、日月潭的美麗及其他的名勝古跡,使得學生能完美體驗日月潭的無限風光,從視聽角度刺激他們自然地沈浸在秀麗的日月潭風光中,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

又如課文《清清的溪水》是壹則簡短的故事,教師將課文中的壹部分編輯成短短的動畫片,小學生看動畫片的代入感非常強,因此,他們對於課文中人物角色的表情、語氣和內容等,理解起來就更容易,印象更加深刻,對語文教學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也隨之提高。

運用多媒體實現情境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多而廣泛,主要包括識寫字、閱讀、口語、寫話習作和綜合學習五大內容。單純的識字、學詞和學句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枯燥的。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識字教學[5]。小學語文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傳統的教學手段,不但可以促進教學方法及結構的改革,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效的知識傳授。

如在壹年級的“識字4”中,在課件中融入介紹動物的圖片,用壹個詞,或者自由地介紹這只動物,通過給動物找名字的互動遊戲,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生字的讀音,讓學生用合適的詞語來形象表達各種動物。學生在看、讀、聽的交互過程中,不但利用了已有基礎知識,而且積累了其他學生的新詞語,從而在聽說之間擴展了知識並加深了對動物生字的理解。

視聽多媒體融合使語文課堂“活”起來

多媒體技術將有聲和無聲的語言(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等)有機結合,不受時空的限制[6]。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把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現象或過程生動地呈現在課堂上,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感官,使語文課堂的“活”和“趣”切換到學生的心裏,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語文學習。

教學類似《秋天的雨》這樣比較優美的散文,可以采用唯美的音樂背景來吟誦,使學生在秋雨中遊弋,在秋色秋香中沈醉,通過語言與音樂的天然融合來發揮語文課堂的魅力,是語文課堂“活”起來的典型案例;在教學《月光曲》的課堂中播放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部分樂段,把課文中的美麗呈現得具體而立體;在教學《十裏長街送總理》時,播放壹段哀樂,把學生帶入悲痛、哀傷的氣氛中,從而進壹步加深學生對課文具體內容的深度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大多數內容對於小學生而言很難理解,這主要受限於他們的知識面,對於年代久遠的歷史或比較罕見的自然景觀不太熟悉。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能聞其聲、見其人、觀其事、臨其境,從而誘發他們內心真實的情感。

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可以嘗試先播放廬山瀑布的錄像片,通過采用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使學生欣賞了廬山瀑布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使得語文課堂真正地“活”起來了。

提高了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並促進個人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與研究過程中,廣泛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會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並需要多方面來學習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從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質量。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較大限度地開發教師學習和研究潛能,使他們轉變語文課堂教學固有觀念,並在壹定程度上激勵他們加強平時的個人學習,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教學與科研進程。因為在多媒體課件實際制作中,需要從多媒體的內容和用途等方面進行綜合而全面的考慮,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3 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弊端

多媒體技術的便利為小學語文課堂提供了新的教學工具,但壹部分教師壹味地強調多媒體技術的先進性,甚至用它來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把語文課堂變成多媒體展示課,教師成為多媒體電腦的操作員、放映員,教學能力下降,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長此以往,多媒體技術的過度使用將會使得小學語文課堂陷入高科技陷阱。

多媒體技術從配角變為主角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成為課堂的主流,而且這種現象十分普遍。這樣反客為主的現象導致“人灌”的傳統教學向“機灌”的現代教學轉化。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與靈魂的對話,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機器來取代,多媒體技術始終應該是配角,只能輔助“教”,輔助“學”。從人文角度來說,精彩的課堂的主體是人,以人為本是多媒體技術不能完全演繹的。但有相當壹部分教師過多地依賴於多媒體技術,在實際工作中把壹些運用簡單的語言或動作表達就能達到很好效果的內容,舍本逐末也要想辦法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過度應用降低了學生的探究體驗感 在有些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點鼠標,學生機械地觀看而不需要動腦筋,為了完成教學過程和內容,引導學生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思路走,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主動性大幅降低,探究課本內容的體驗感全無。

如教學《烏鴉喝水》時設計烏鴉喝水的過程,部分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花了不少時間來用動畫展示這個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欣賞並學習這個過程。其實,如果教師事先準備好瓶子、小石子等材料,到了課堂上引導學生動腦筋動手來解決烏鴉喝水的問題,這樣的實際效果遠比多媒體技術好,不但有利於學生吸收知識,而且可以活躍課堂交流氛圍。

多媒體技術影響了師生間的情感互動與深度交流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多媒體上課時,壹味地偏重於多媒體的展示,忽視了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互動與深度交流,這樣教師反而成為多媒體設備的壹部分,學生不再是教學主體,忽視了教師的語言修養才是課堂質量的根本。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易懂、感人而生動的語言才能開啟學生的心靈窗口,才能引導和啟迪他們掌握課本內容並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究其根本,多媒體技術就像黑板和粉筆壹樣,只是壹個語文教學的輔助工具,如果教師不在語言上下功夫,便是舍本逐末了。

4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是壹個不成熟的嬰兒,它的健康發育和成長是教師未來教學中的新課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清楚地看到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利與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有利也有弊,並非多多益善。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克服多媒體技術運用不當所產生的問題。因此,要合理而適度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教師的引領和激情講解為主,通過加強教師和學生互動,保證學生情感感悟的時間,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獲取更多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盡力營造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語文素質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