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無鞋,笑中帶淚
聽過這部影片的另壹個名字,樸實又簡單--《小鞋子》;看過這部影片的那張別致的海報,湛藍的天空,漂遊的金魚,手拉手的兩個孩子的背影。讓我想起了壹個詞:簡約主義。對,簡單的,脈脈的,但可能是直指人心的感動。再沒有看之前,這部影片給我了這樣的第壹印象。
影片講述的是貧民區裏的壹家,母親生病,父親為生計憂,兩個孩子,哥哥和妹妹都小學。某日,妹妹唯壹的鞋子破了,從此,哥哥和妹妹同穿壹雙小鞋子——哥哥等妹妹放學趕緊換上鞋子飛奔向學校,無心插柳柳成蔭,哥哥練就了跑步的特長,後為了贏得壹雙新鞋而去參加了長跑大賽。故事簡單,通俗易懂,卻被導演拍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作為壹部敘事性較強的電影,音樂出現的次數相對較少,但也不容小覷。本片采用的音樂大多數都是純音樂,帶有歡快節奏的。如,兄妹兩人洗鞋吹泡泡的過程配上輕快的音樂,既能表現兩人對孩子的珍惜,又能體現屬於他們這個年齡孩子的童真。再如妹妹在操場上看每個人的鞋子,壹個個主觀鏡頭的運用配上舒緩的音樂,能使觀者直接體會到鞋子對這個小女孩的重要性。片中也有略帶傷感無奈的抒情樂,如父子兩人園丁做活回來的路上,因剎車失靈撞在樹上後被貨車拉著回家,鏡頭先是壹個全景隨後拉成大遠景,在高速路上這對父子顯得是那麽的格格不入,從父親的眼神我們讀出的是深深的無奈。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能讓人笑中帶淚,感動中帶有欣慰。首先是偉大的親情彌漫全片。親情是人最不能割舍,也是最偉大的情感。還有孩子百折不撓的追求,永不放棄的信念。更重要的是,導演對社會底層人們的人文關懷,還原了社會本身的面貌。壹直以來認為看壹部電影,撤了能了解壹個國家,壹個地區的風俗民情外,更多的是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感悟,情感得到升華。很疑惑為什麽導演的立意要放在對我們來說不起眼的鞋子上。看完全片從兄妹倆奔跑的畫面中得出,在那樣壹個不發達,不開放的國家,學校是男女生分開上課,女生不從頭到腳要裹得嚴嚴實實的,還必須帶頭巾。在統壹全身後也只有鞋子供自己選擇,是主權,也是自由的象征。其中還有壹個感人的片段,能夠體現人性本善。爸爸在做糖,媽媽問咱家還有嗎?沒有,但不取壹粒,因為是祭祀用的……
也許正是導演對這些人文的關懷,對人性本善的贊譽,使該片名譽雙收。 影片最後的神來之筆,鏡頭再次變成了特寫,而這次是在柔和的暈藍的池水裏壹雙小腳,柔和的音樂中,壹抹亮色突然映入眼簾。壹群金黃的金魚遊到了周圍,在徘徊,在嬉戲,在靈動的搖擺著精致的身軀。其實,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憂郁的藍色中突然躍入的抹亮色,讓人驚喜,讓人久久不能平靜,讓人浮想聯翩......?
於是我開始琢磨《天堂的孩子》的含義。天堂或許就是這個樣子,並不是因為妳貧窮而遠離妳。天堂就是妳面對困難或貧窮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從容心態。內心的快樂並不取決於妳所擁有的財富,而是在於妳采取的生活態度。快樂其實很簡單,當用壹顆從容的心去面對生活,我們就是生活在天堂!
天堂從來沒有遠離過我們,只不過我們沒有用心去體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