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出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離騷》。
原文節選: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釋義: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哀嘆人生道路多麽艱難。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可早晨進諫晚上即遭貶。他們彈劾我佩帶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怨就怨楚王這樣糊塗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群臣都妒忌我的豐姿,造謠誹謗說我妖艷好淫。
《離騷》賞析
《離騷》是壹首充滿激情的抒情詩,是壹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詩中的壹些片斷情節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
以情為裏,以物為表,抑郁沈怨。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於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由於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誌為中心。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