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和易經的區別如下:
壹、成書年代不同
《易經》的經文部分大約成書於殷周之際或西周前期;
《易傳》又稱十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
二、作者不同
《易經》相傳為文王所作。
《易傳》舊說《易傳》為孔子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以來陸續形成的解釋《易經》作品的匯集。但對《易傳》各篇的作者和形成年代,學術見解並非壹致。
漢代以後,易學家解《易》註《易》的著述,亦常常稱為《易傳》。如《漢書·藝文誌》謂"《易傳周氏》二篇、《服氏》兩篇"等均是。
三、篇目不同
《易經》包括上經和下經。
《易傳》篇目***七種十篇,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及《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四、類別不同
《易經》是經。經是對典範著作和宗教典籍的尊稱。儒家將《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種儒學經典著作尊稱為經。
《易傳》是傳。是闡釋《易經》六十四卦義理的專著,是古人解釋發揮《易經》卦爻符號和卦爻辭的權威著作。《易傳》以《易經》六十四卦為據,對卦名、卦義和卦爻辭進行了全面的詮釋,闡發其所包含的真理性意蘊。
五、學術內容不同
《易經》是巫術文化的產物,確屬蔔筮之書,著重講述天命神學觀念以及數蔔、象占的巫術思維。
而《易傳》則是人文文化的產物,熔經傳於壹爐,把陰陽範疇發展成為壹個核心觀念,構建了壹個陰陽哲學體系,建立了壹個統貫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整體之學。
對《易經》的象數和義理所反映的巫術文化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造和轉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它的宗教巫術的性質,使《周易》成為華夏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