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意思是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認識,想要使別人明白。
出處:
《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原句的譯文:
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後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
寓意:
指外行人胡亂指揮內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卻想要使別人明白。
《孟子·盡心下》:
《孟子·盡心下》出自《孟子》,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孟子》為記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該作品詳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壹。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壹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壹。
孟子的人物簡介和代表作:
人物簡介: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壹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的弟子***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代表作:
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等。其中《魚我所欲也》和《寡人之於國也》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