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見於唐末的各種野史小說以及詩歌中。其中,《松窗雜錄》和《酉陽雜俎》中的記載最為詳實和誇張。
據《松窗雜錄》記載:開元中,唐玄宗和楊玉環賞牡丹花開,命李龜年去請來翰林供奉李白,然後李白作《清平調》三章誇贊楊玉環的美貌,此中出現了壹個小插曲,李白伸腳讓高力士幫他脫靴,高力士礙於唐玄宗在邊上,所以並不曾拒絕,不過他也因此恨上了李白,第二天就在楊玉環那裏說李白的壞話,最終導致李白並未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而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的記載則比較誇張,說唐玄宗見了李白,被他的神采迷住,竟失了分寸,而李白更是伸出腳來讓高力士為其去靴。不過在他離開之後,唐玄宗立刻清醒過來,對高力士說:?此人固窮相?。
其他的野史記載則相當簡略,只是大體上壹提?力士脫靴?。實際上我們來看上面的記載,是經不起考證的。
段成式的記載實在是誇張太過,這裏就不提了,我們單看看《松窗雜錄》的記載,其時間設定在開元中,開元年間是自713年到741年***29年,開元中的範圍可以大致劃為724年到730年之間的這段時間。
而這個時間段,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還活的好好的,楊玉環還沒有嫁給壽王李瑁。而且李白也還沒有入京。所以,李白和楊玉環不可能會在開元中相遇。
實際上楊玉環進宮最早應該在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因為武惠妃是在737年的十二月去世的,她去世之後,唐玄宗茶飯不思,然後就有人提到壽王妃楊玉環貌美,可以召入宮中。於是我們的唐玄宗就把兒媳楊玉環召進宮中。
但那個時候,唐玄宗還沒有完全得到楊玉環,等到了740年,唐玄宗下旨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士來為太後祈福。這出家是不是掩人耳目就不得而知了,但壹直到了745年的秋天,唐玄宗先給李瑁重新指了壹個壽王妃,壹個月之後才把楊玉環封為楊貴妃,從此兩人才算是真正在壹起逍遙快活。
而李白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薦,成功見到唐玄宗應該是在742年,並成為翰林供奉,到了744年,李白已經離開了長安。李白的《代宋中丞作自薦表》中有記載:?天寶初,五府交辟(推薦),名動京師。上皇聞而悅之,召入掖庭。?天寶是唐玄宗起用的第三個年號,起於742年。
這是第壹個不合理之處,再壹個不合理之處恐怕就在於李白和高力士這兩個人了。我們熟悉的李白是放蕩不羈的、熱愛山山水水的、詩情豪放的,但是同樣的,李白有壹點也是已經成為***識,那就是他很想做官,為此做過很多努力,找關系、攀附權貴之人都是有的,這樣的壹個人不可能會讓唐玄宗身邊位高權重的高力士脫靴。
高力士雖然是宦官,但卻是真正的位高權重,官職已經是正三品的右監門衛大將軍,爵位是渤海郡公,之後更是有了從壹品的武散官驃騎大將軍。而且很得唐玄宗的寵信,他曾親口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各地的奏折上來都是高力士先過目,小事自己處理,大事再交給唐玄宗過目。高力士的話語分量很重的,唐玄宗時期的很多宰相和大將包括李林甫、楊國忠、宇文融、安祿山等都是因為高力士的提點才得以官居高位。這樣的高力士,李白巴結還來不及呢,怎麽可能公然羞辱於他。
而且,高力士在歷史上得到的評價其實很很高的,甚至有人說他說?千古賢宦第壹人?,難得的是他雖身居高位,卻謹小慎微,始終盡忠於唐玄宗,甚至在安史之亂中也對唐玄宗不離不棄,更不用說之後和陳玄禮成為做了太上皇的李隆基的唯壹依靠了。高力士的壹生並不曾做過什麽壞事,只除了壹點為人詬病,那就是經由他向帝國推薦了很多禍國殃民的宰輔之將臣,並且高力士壹貫明哲保身。
高力士和李白都死於762年,過了不到壹百年,力士脫靴的故事就在野史小說中成型了,或者在更早的時候,已經在民間成型,無論如何,這個不是真事的故事藉由李白、高力士、楊貴妃和唐玄宗這四個人廣為流傳。
人們之所以喜歡這個故事,壹來它表達的蔑視權貴的精神為人們所喜歡,看起來暢快淋漓。另壹方便也是表達了人們對於宦官的厭惡。唐朝中晚期的歷史中,充斥著宦官幹政的汙濁之氣,人們恨透了這些宦官們,但是,卻選錯了對象,唐玄宗時期的宦官雖然也是位高權重,但總體來說,尚達不到幹政的程度。但又不得不承認,宦官幹政確實又是在這壹時期就已經埋下了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