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7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7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精選7篇)

《百年孤獨》這壹書講述了非常多的道理,同時也折射出了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觀點。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關於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精選7篇),歡迎大家來閱讀。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1

西亞.馬爾克斯的讓我有些懵懂,也許是第壹遍閱讀的緣故。

它到底想表現什麽?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麽?壹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壹個世紀的真實再現?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並在其中終其壹生。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壹個靈魂都在孤獨中遊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壹個人都是壹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著,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後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雖然他們孤獨的表象壹樣,但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烏蘇拉的孤獨是理性的,這個百歲老人歷經滄桑,卻壹門心思為家族的興旺而努力。她孤獨地奮鬥著,爭取著,看管著,但直到老死,仍是壹個人在努力。沒有人感謝她,沒有人支持她,沒有人繼承她,沒有人關註她,她的努力空前絕後,她的孤獨也成為布恩地亞家族中理性的孤獨。烏蘇拉的丈夫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和二兒子奧雷良諾的孤獨是人性的孤獨。霍塞整天忙著搞科學試驗,發誓要讓愚昧、閉塞、落後的馬貢多小鎮富裕起來。他傾其財力、智力,但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從未想過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獨壹生,最後因發瘋被綁到栗子樹上孤獨地死去。奧雷良諾壹生發動了32次戰爭,成了壹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為什麽要發動戰爭,也不明白不關心自己聲名顯赫,他最終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魚的工作間結束了壹生。烏蘇拉的大兒子霍塞.阿卡迪奧的孤獨是獸性的孤獨。他的生活裏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麽也沒有了,他身上沒有人性的痕跡。烏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塔的孤獨是愛情的孤獨。她心裏有如巖漿般熾熱的愛情,也多次與愛情相遇,但每次都堅決地拒絕,用冰封住火熱的心,讓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獨中。在詛咒與怨恨中,在渴望與拒絕中結束了可悲的壹生。布恩地亞後代們重復著前人的故事,亦重復著先人的孤獨。

雖然是初讀這本書,雖然書中情節瑣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虛,雖然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說的脈搏,不能很好地領悟它的宗旨,但還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之魂,這也應該是書中馬貢多小鎮的孤獨,是哥倫比亞的孤獨,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讀著它,總是不由自主想起《紅樓夢》,想起它的繁華、熱鬧,但這繁華、熱鬧的背後是否也有孤獨在嘆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賈寶玉享盡榮華的孤寂,薛寶釵圓滑於世故的孤寂,賈元春表面榮華、內心卑賤的孤寂,王熙鳳兩面三刀的孤寂,賈氏家族表面興盛、實則腐朽的無奈,不都是真實地存在著嗎?不同的著作,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國情,卻有著同樣的靈魂——孤獨。也許孤獨對每個人而言都是與生俱來的,是永遠無法走出的。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2

孤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可是,能以孤獨為主題,寫成壹本暢銷但是實際上卻也“孤獨”的小說,這讓人實在嘆服。誰要想真正讀懂孤獨,《百年孤獨》必看。

我不敢說,我讀懂了孤獨。這本書,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離奇荒誕,誇張變形,令人應接不暇。所以我壹口氣讀完這本書,感到非常痛快,可是,連裏面的人物關系也沒有理清。不過,外國人名字長還可以忍受,最難以忍受的是,幾代人都可以叫同壹個名字。忽略混亂的人物關系對於讀小說的影響,我還是得到了壹點點感悟。

《百年孤獨》以壹個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壹百年,描寫了壹家人與孤獨相關的種種經歷。

為愛瘋狂是因為孤獨嗎?因為同時愛上皮埃特羅,貝麗卡和阿瑪蘭妲展開愛的角逐,當得知皮埃特羅和貝麗卡訂婚後,阿瑪蘭妲甚至不惜壹切代價阻撓婚姻。奧雷裏亞諾愛上蕾梅黛絲後,迫不及待希望將還是孩子的蕾梅黛絲娶回家。梅梅愛上巴比倫後,整個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與情人的歡愛之中。庇拉爾年輕時,與無數男人歡愛,老年後,還為年輕人提供歡愛的場地。為愛瘋狂不是因為孤獨吧,是因為愛火中燒,是因為人的欲望。相反,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愛上別人的人,才註定了壹生的孤獨。奧雷裏亞諾上校,從出生起,就不曾愛過任何人,晚年靠制作小金魚排遣孤獨。

還有壹種人的孤獨,源於對愛的莫名的恐懼,阿瑪蘭妲錯過皮埃特羅,又斷然拒絕馬爾克斯上校,壹個人晚年靠織壹件精美的壽衣打發,準確說是享受這份孤獨。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她始終拿不出愛的勇氣?又是什麽原因,讓她在生命的盡頭終於放棄對於貝麗卡的怨恨?在生命的盡頭,她終於領悟了孤獨,看到因為孤獨,梅梅和貝麗卡遭受的苦難,文中說這不是出於愛或者恨。那是出於什麽?出於同情心,出於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正是如此,她才終於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死神,才能夠與往事和解,才能夠獲得壹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寧靜與平和。

看得出,莫言的小說,深受這部小說的影響。《豐乳肥臀》,同樣是以壹個家庭為線索展開,寫愛情時,人物多是著魔的瘋狂的狀態。悲劇產生的原因,除了個人性格的嚴重缺陷外,又籠罩了壹層若有若無的冥冥中註定的命運的魔力。《百年孤獨》中,開頭的羊皮卷寫下的預言,在結尾處,完美地精準地得到了驗證,仿佛這壹家族的孤獨是註定的無法逃脫的。而上官家的女兒們,壹個個豐乳肥臀,但壹個個都零落了,好像也是命運的嘲弄。看似是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實際上是,人在自己性格的局限上的無能為力,個人性格導致悲劇。

人的性格,關乎人性,是壹個說不盡又說不清的話題。將人性中的某壹部分誇大,比如欲望,看似變形不真實,實際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性,因為人性中的壹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隱蔽。從這個角度講,馬爾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達推到極致的大師。

這部小說中的孤獨,我還沒有讀懂。在這裏談壹談,只是經典作品的壹種誤讀。日後,再讀《百年孤獨》,恐怕又會有別樣的體會。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3

我常常自矜自己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為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為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於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壹遍,心頭復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麽東西?什麽奧雷裏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壹遍讀下來,腦子裏好像有漿糊,真是壹點感想也沒有了。

不客氣的說,我實在是想著自己還有閱讀筆記,才硬著頭皮讀了第二遍。這壹遍,我依舊不懂,卻感受到了內心有了什麽,咕嘟咕嘟的冒著泡泡。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壹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壹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壹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壹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復的發生著。

讀書之前老師介紹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正是由此影響。此時我也是切身的體會了。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壹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壹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出壹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是,他卻被家人綁在壹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後他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壹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就像奧雷裏亞諾,不斷的戰爭,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

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秘,壹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書中如是說。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4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題記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這是我在讀完《百年孤獨》後的感受。《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不斷重復,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無論消極又或是積極都無法擺脫孤獨。在這個可怕的循環中,能看到布恩迪亞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活狀態。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純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沖擊,最後,壹切歸結於平靜的絕望,正是拉丁美洲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在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妳會產生人物已經死去,卻又復活的錯覺,這正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而作者正是通過不斷重復的姓名與七代人的復雜關系來加深整篇小說的魔幻孤獨色彩。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妳遭遇了什麽,而是妳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這是我讀《百年孤獨》中最為喜歡的壹句話,生命中最重的事往往在死前才會想清楚,或許欣慰,又或許會很,但壹切都無法重來。人活在世人總需要壹種精神寄托,而布恩迪亞家族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他們害怕自己陷入孤獨中,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獨,但他們生存卻又離不開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起需要壹位合格進去的,而衰落也只需要壹代人不如壹代人而已。小說的結局在奧雷良諾·布恩迪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布恩迪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壹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到“羊皮紙手稿所記載著的壹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這本書幾乎全部是孤獨和頹廢,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個家族的孤獨和頹廢。在這個家族中親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突出了麽而克斯所謂的“孤獨的含義”——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孤獨》對於現在仍然有警醒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壹份自己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5

就在最近,我讀完了馬爾克斯寫的《百年孤獨》。最開始,我選擇這本書時其實是受到了壹些早期其他歌曲中出現百年孤獨的字眼,所以我才去書店買了回來看。

在我剛開始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太深奧了,有很多地方都讀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謬。這本書中的人名反復出現,相同怪事的重復發生,這是只有在電視劇中才會發生的。從生活實際出發,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會有。但是這些竟都寫在了這本書中,這壹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成立了壹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來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奧或叫做奧雷良諾,壹點新意都沒有。

且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壹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壹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復的發生著。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雖然憑借我的閱讀水平還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詳細解釋什麽,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細讀幾遍壹定能夠讀出壹些更深的東西,只是我現在實在是沒有這個能力。

人物給我印象較深的是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首先,他們叫的不壹樣,不像別的那麽復雜,記都記死了。然後就是他們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沈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這樣的懷疑並不離譜,是有壹定道理的。但是,名字不壹定要和性格壹樣嘛。這是壹個深深的諷刺。然而最後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仿佛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壹切是命中註定的。

雖然每壹代的成員都經歷著波折,但這個家族仍然壹代壹代地承傳著,並且壹直傳承了下去。只是最後,當家族中的男子死去時,讓這個百年世家終於陷入了衰敗。不過好在的是,家族的最後壹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開竅了,因為他最終發現這壹切的壹切都只不過是這的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這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

即便合上手中的書,那些情節還會在我的腦海中壹幕幕地湧現出來。這本書實在讓我受益匪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