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請翻譯成白話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出而萬物睹。

請翻譯成白話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出而萬物睹。

原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譯文聲音相同就會互相應和,氣息相同就會彼此尋求。水會流向低窪潮濕的地方,火會趨向幹燥的區域;親密往來是跟隨有雄才大略的人,人民的心向是跟隨威武勇猛的人。帝王起身站起來因而引來眾人觀看。

註釋:“雲”親密往來。《康熙字典》又狎昵往復也。《詩經·小雅》昏姻孔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雲之。”(狎昵:親密。)

? “從”跟,隨。跟從,跟隨。《詩·邶風·擊鼓》:“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 “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 “風”風俗,民情(人民的心向、願望。)。《左傳·昭公二十壹年》:“天子省風以作樂。”

? “虎”比喻威武勇猛。《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 “聖人”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是以聖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

? “作”起立,站起來。《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 “萬”眾多,極多。《詩經·小雅·桑扈》:“彼交匪敖,萬福求求。”

? “物”人,眾人。《左傳·昭公十壹年》:“晉荀吳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

? “睹”看,看見。《荀子·王霸》:“其誰能睹是而不樂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