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註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壹種名稱(古代詩歌的壹種形式)。
(2)千錘萬
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壹千壹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編輯本段
作品鑒賞
這是壹首托物言誌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
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1]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誌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壹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誌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