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莊子:“禦風而行”為什麽不是得道?

莊子:“禦風而行”為什麽不是得道?

眾所周知,“禦風而行”這壹詞語,出自於《莊子.逍遙遊》,即:

“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 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也就是說,在《莊子》壹書中,講有壹個修行有成就的人,名叫列子,據說列子這個人,通過修行可以達到“禦風而行”的程度,甚至可以壹直在天上飛行十幾天才落下來,於是很多人都非常艷羨,壹致認為列子的修行,已經得道了。

但是,莊子卻不以為然,即他並不認為,能夠“禦風而行”就是究竟或得道。

為什麽?

莊子進壹步解釋說,所謂“禦風而行”,那就意味著仍有所“待,即列子出行,雖然不用走路,但其前提仍需要有風,沒有風,就無法飛行,而風並不是壹種恒定不變或經常有的東西。

所以,當沒有風的時候,列子仍需要老老實實走路,即列子只能在有風的時候,才可以飛行,換句話說,既然還有需要“風”這種依靠,又怎麽能說是得道呢?

從另外方面講,莊子所認為的“得道”或究竟,是壹無所依,壹無所靠,就算是“風”這種近似於“無”的依靠也不需要,才能說是沒有任何束縛的依靠。

換句話說,在莊子看來,凡是有所“依靠”,就意味有所束縛,不是究竟或得道,更不是他所追求的“逍遙”。

但是,如果妳認為莊子否定列子的成就,那妳就錯了,因為莊子並沒有這個意思,他只是說,列子的修行仍有進壹步的空間,並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即“有待”。

而真正的“得道”或者“逍遙”,是“無待”而不是“有待”,即當沒有風的時候,或者不需要任何依靠的時候,才可以講“得道”或者“逍遙”。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莊子所講的並不是“有風”或者“無風”的問題,而是強調不再受到任何束縛,就算是世人褒貶的眼光,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即不需要通過對比來獲得存在感,更不用在世人的目光言淡之中而活著。

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說獨立而存,遺世而行,修行至此,方得“逍遙”,即得道。

而以上的這些內容,正是莊子為什麽講“禦風而行”並不是“得道”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 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註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註,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