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名,在今溫州市城區。
我國唐代以來,有坊市制度。坊居人,市貿易。
坊內建屋,外有坊門,早晚啟閉。坊便是居民地。
北宋《祥符圖經》載:溫州有坊五十七。紹聖年間,楊蟠任知州時,定為三十六坊,墨池坊即其壹。
相傳其地原有壹個水池,每當大地春回,蝌蚪滋生,遊於水中,水面時見墨點,而沒之則無,故有墨池之稱。 但唐以後則傳為:東晉王羲之曾任永嘉郡守,常臨此地作書,洗硯於此池,於是變成墨池;至北宋,米芾又大書“墨池”二字於其上。
因王、米二人均為我國大書法家,故歷代地方史誌都采取此說,而此池也為邑人所喜愛,頗有記述和吟詠之作。如明周旋詩雲:“何以清池喚墨池,昔年臨此有羲之;。
學書老我猶成拙,為表遺蹤壹賦詩。”
南宋以後,坊市制度逐漸廢棄,所謂坊者,都改稱為街或巷;而墨池坊之名,卻沿襲至今,始終不變。這也可視為邑人愛護此坊之證明。
2.浙江溫州那條街最古老,溫州的古巷子,
1、朔門街道。 朔門街道的老巷子有很多, 從二醫 後面開始直到望江路。其中 永寧巷 打繩巷,朔門街最為特色,朔門街 目前因為經過 *** 扶持現在商業氣息比較濃,如果單單是逛巷子的話感覺還不是很好。反而打繩巷,永寧巷的部分房子還挺老式的。而且也都是人住著。
2、康樂坊-墨池坊壹帶。 從前康樂坊有很多大戶人家的房子,因為修路大部分已經拆掉了。但是因為有啥子革命遺跡在那裏 保留了壹小段, 康樂坊 解放北路 以及墨池坊中間的小巷子其實都很不錯,可惜很多地方我們進不去看而已。
3、九山湖-信河街壹帶, 這部分的老房子也很多,但歷史沒有康樂坊那邊久,可是因為在九山河旁邊,部分景色還是感覺有點點好,就是臟了點。 特別是4中門口的那棟六角形的房子 非常有特色而且臨湖而處,可惜外面的紅磚墻被ZF粉刷了下,反而沒那麽有味道了。另外特別推薦九山湖的冰淇淋。。遊泳橋口壹家,中間壹家。 流動冰淇淋車僅存的經典。
以上,市區部分老舊街區閑逛印象。
3.溫州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騶搖(生卒年不詳),號毋餘,越王勾踐後裔,秦漢之際人。據《史記》中《東越列傳》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秦朝末年騶搖率甌人起義,加入抗秦隊伍,***同推翻秦朝。後又參與楚、漢之爭,助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由於騶搖平秦佐漢有功,高祖六年(前
201)封為海陽侯。漢惠帝三年(前 192)晉封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其地域相當於今溫州、麗水、臺州三地。
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晉宋時期文學家、詩人。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晉宋政權交替,謝家逐漸失勢並遭排斥。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謝靈運被貶任永嘉郡太守。出任永嘉郡太守是謝靈運文學創作的轉折點,他在任內創作了大量描寫溫州山水的詩篇,最著名的有《登池山樓》、《登江中孤嶼》等,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的鼻祖。現今溫州仍有池上樓、謝客巖、澄鮮閣、謝池巷、康樂坊等與謝靈運相關的歷史遺址。
葉適(1150—1223),字正則,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永嘉學派代表人物。南宋永嘉人。祖籍處州龍泉,曾祖公濟遷居瑞安。中年後定居今溫州市區水心,因此世稱“水心先生”。
4.溫州攔街福的歷史由來攔街福,顧名思義,是春季攔街祈福的傳統習俗。在古代,民間有"春許冬還"的習俗,即在春天,要舉行春祈,祈求天神保佑當年豐收和壹方平安;在冬天,要舉行冬祭,以此感謝壹年來天神給予的賜福。攔街福,即春祈,故又名"平安福",含"春意渥,天降福,福在街頭暗摸索,誰家攔去春常足。"由此可見,初期的攔街福還是-種單純的信仰民俗,但民俗語是傳承的,又不是壹成不變的。後來,人們以娛神為名,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滿足在節日期間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與此同時,商業活動也乘此時機,進壹步得到發展。各個商店為了招攬生意還在店門口和店堂內,別出心裁布置了各種新奇的裝飾和擺設,以吸引顧客上門;行商(攤販)也蜂擁而來,在街頭擺攤,販賣各種人們需要的貨物和食品,因此,大大活躍了城鄉商貿經濟。就這樣,年復壹年,使攔街福習俗從單壹的信仰民俗逐漸發生變化,最後形成了集信仰、娛樂、商貿為壹體的獨特民俗形式,受到世代溫州人的歡迎。
根據史料記載,溫州"攔街福"習俗起於清代。同治年間(1962-1874),攔街福習俗在溫州民間已非常流行,並且相當規模。當時,曾擔任永嘉太守的郭鐘嶽,曾寫過壹首《甌江竹枝詞》:"春祈飲酒會攔街,酒醴笙簧處處皆。今夜出遊新雨後,青泥汙損鳳頭鞋。"原註:"春末賽神,日攔街福,士女夜遊,笙簧夾道。"清光緒《永嘉縣誌》載:"二月朔,通街設壇禳災,名攔街福。以後循次諏吉為之,至三月望日為止"。舊時,每逢春季,在溫州城內都要舉行壹次盛大的傳統民俗活動--攔街福。時間是夏歷二月初壹,從東門康樂坊開始,到三月十六日府前街為止,時間長達四十多天。在此期間,溫州幾條主要街巷分段輪值,張燈掛彩,紅幔遮天,遍搭彩樓,百線橫陳,弦管奏作,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商店提前備足各種貨物,各種風味小吃,比比皆是,屆時,各鄉群眾,數以千計,湧進城內。他們穿著新衣,手提禮包,扶兒攜女,走家訪友,儼如過節。此俗肇於清,盛行於民國,世代傳承,延續了壹百多年。
這個地址還有更多資料
5.溫州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騶搖(生卒年不詳),號毋餘,越王勾踐後裔,秦漢之際人。據《史記》中《東越列傳》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秦朝末年騶搖率甌人起義,加入抗秦隊伍,***同推翻秦朝。後又參與楚、漢之爭,助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由於騶搖平秦佐漢有功,高祖六年(前
201)封為海陽侯。漢惠帝三年(前 192)晉封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其地域相當於今溫州、麗水、臺州三地。
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晉宋時期文學家、詩人。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晉宋政權交替,謝家逐漸失勢並遭排斥。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謝靈運被貶任永嘉郡太守。出任永嘉郡太守是謝靈運文學創作的轉折點,他在任內創作了大量描寫溫州山水的詩篇,最著名的有《登池山樓》、《登江中孤嶼》等,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的鼻祖。現今溫州仍有池上樓、謝客巖、澄鮮閣、謝池巷、康樂坊等與謝靈運相關的歷史遺址。
葉適(1150—1223),字正則,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永嘉學派代表人物。南宋永嘉人。祖籍處州龍泉,曾祖公濟遷居瑞安。中年後定居今溫州市區水心,因此世稱“水心先生”。
6.溫州歷史民俗有哪些春節 關門炮 開門炮:年三十晚上,溫州人家關門時做的最後壹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稱之為關門炮,示意舊歲平安。
大年初壹清晨,溫州人家開門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稱之為開門炮,以圖新年吉利。開門炮關門炮壹般放三個雙聲爆仗(俗稱二踢腿),不過壹般備四個炮仗,俗稱“帶四放三“,留壹個作預備。
食年糕:正月初壹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壹餐壹般是大年三十準備好的,菜碟壹定要用高盞碗,取其高字,謂“壹年高壹年“,也有食年糕的,“糕”與“高”諧音,謂“壹年高壹年”。 拜年: 早起幼輩即向父母等長輩拜年、然後攜元棗、桂圓、荔枝等禮物外出拜年。
同輩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發財”之類賀辭。拜年活動壹直延續到正月半、建國後,每年正月初壹上午,黨政領導部門邀請各界人士舉行團拜,以減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春節間,各家擺“新年酒”宴請親友。新年酒無壹定規格,時間通常在初壹至初五之間。
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擺酒。 開筆: 初壹,讀書人裁壹紅紙,上寫祝賀新年詩句,或寫“新春開筆,大吉大利”字樣,叫做“開筆”。
開市:春節間壹般商店都不開業,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節前購置。初三四後,各店陸續開市。
開市時張紅掛彩,鳴放鞭炮。近幾十年來,許多商店為方便居民,初壹照常營業,或同行業輪流開門應市。
送元寶:農村有“送元寶”者,在春節期間,兩人搭檔,手持銅錢串和萬年青樹枝,挨門念《送元寶》謠。壹人念祝福辭,壹人應“好”。
如“元寶進道壇——好!”“金銀滿上間——好!”溫州有諺“正月初壹送元寶,講的都是好”,即指此俗。 長八日: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稱為“燎火盤”。
孩兒跳火堆和燃放煙花取樂。善男信女聯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元宵 元宵也稱上元節、燈節。從正月初五起至十八日止,城鄉開展舞龍燈活動。
十四至十六是“正燈”日子為舞龍燈活動 *** 、常見龍燈有布龍、紗龍、凳板龍和首飾龍。龍燈隊穿街走巷,至大戶人家庭院舞龍、“參龍”。
“參龍”時,燈師在鼓樂聲中唱龍燈歌,為該產主人祈福。龍燈歌有壹定套式,燈師針對戶主姓名,身份,即興添加歌詞、各地還有調馬燈、舞魚燈、摹獅子,踏高蹺、扮柳翠等項文娛活動。
洞頭漁民是日還放“孔明燈”、燈系油光紙做,中納浸油火*頭紙,點燃後,氣體膨脹,紅燈冉冉升起,飄向海空,場景十分壯觀。 春祈攔街 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壹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紮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氣氛熱烈。
街頭還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之大成、同時家家設祭臺、擺盆景。陳花卉,稱作“花祭”、店鋪以減價招徠顧客,各方遊客雲集。
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人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別處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攔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壽桃最為精奇、米制壽桃高齊屋檐,闊跨街面。上置《西遊記》、《水滸》、《三國》各米塑人物數達幾百個,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狀如亭系由數十萬顆彩珠紮成、囤上構織戲曲人物、龍鳳和各種圖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1952年溫州城鄉物資交流會時,曾舉行類此文娛活動,為時三大不稱“攔街福”。 端午 端午節亦稱端陽節溫州稱“重五節”。
裹粽:端午家家裹粽。種類有肉棕、豆砂棕、白糖蓮子火腿棕、淮百粽和蠶豆粽等。
農村人以早稻稈灰取汁煮粽,粽香耐藏,稱作“灰湯粽”、端午前壹兩天,出嫁女兒必送粽給娘家。娘家回贈紙扇、香囊等物。
現在農村裏還有端午節送禮的習俗,壹般是外甥給舅舅家送些吃的東西,不再僅限於粽子啦,比如沿海壹帶的農村,送蚰蠓,跳跳魚,毛蚶等。 劃龍舟: 溫州東部平原,河道交錯,幾乎各村都置龍舟。
南宋葉適詩“壹村壹船遍壹邦, 處處旗鼓爭飛揚。”劃龍舟從五月初壹開始、至初十前後結束。
賽龍舟時,河道鑼鼓喧天,數條或數十條龍舟展旗競先。岸上觀客吶喊助威,場面壯觀。
解放前,常發生兩舟鬥毆與觀眾擁擠坍橋落水事件。民國23年(1934)和建國前夕,永嘉藤橋、梧誕因龍舟相撞引起鬥毆,溺死41人、自南來至民因,歷代 *** 都曾多次禁劃龍舟,效果甚微。
70年代末,溫州劃龍舟復盛。人民 *** 加以引導,消除迷信色彩。
加強安全措施,遂成為民間健康體育活動。 扮臺閣:臺閣有水陸兩種。
水上臺閣為彩舟、舟長而闊,上裝樓臺,周插彩旗、臺上有男女裝扮戲曲人物,形象生動、舟前後置秋千架,有幼童飾龍大,上下翻蕩。船尾男女青年扮艄公艄婆。
臺閣在樂聲中緩行,見岸上掛出紅綢時,乃進退各三次已而收紅。市區幾座廟宇均備有臺閣,以蟬街方仁殿最有名。
陸臺閣以木板為臺,亦坐壹組戲曲人物,由多人肩扛(後改在板車上搭臺) *** ,此項活動在元宵或攔街福肘舉行。 避邪驅疫: 端午,大戶人家中堂懸掛鐘馗像;門上插菖蒲和艾;小孩臂系五色絲線,稱“長命縷”。
七夕 七月初七為乞巧書、各家用米粉制成舌狀糖糕,稱作“巧食”。
7. *** 第118醫院最多二甲 實際展開床位265張
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溫州分中心(118醫院)簡介
浙南的特色專科——118醫院是1936年建院的歷史悠久的 *** *** 駐溫州的綜合性醫院,位於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溫州海坦山麗。
中國人民 *** 壹壹八醫院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康樂坊加福寺巷15號
*** 第118醫院位於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康樂坊,傍海壇山,依甌江水,現在的天寧寺和原嘉福等是溫州著名的四大古寺。醫院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交通便捷。距杭州約450公裏,距寧波約380公裏,距福州約420公裏。醫院***有五個座落,其中本部占地面積約35000平方米(約50畝)。
醫院現有工作人員356多人,其中軍人91人,實際展開床位265張。醫療用房面積16292平方米。
醫院設門診部、急診科、內科、外科、肛腸科、腋臭科、泌尿科、骨科、燒傷科、傳染科、口腔科、五官科、婦產科、麻醉科、理療科、藥械科、檢驗科、放射科、特診科、信息科、感染控制科等科室,是浙西南地區唯壹壹所綜合性軍隊醫院。擔負著 *** 福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溫州醫學院、安徽合肥衛生技術學校等醫學院校定點實習醫院。是溫州市指定的兩家交通事故急救定點醫院之壹。
醫院特色專科有傳染科、燒傷科、口腔科、普通外科、肛腸科、泌尿科、腋臭科、骨科等,上海肝病研究中心在我院設立了分中心並具備基因芯片分組定型能力,是溫州市唯壹壹家開展高壓氧療的單位,同時還開展了針灸治療腦癱和歪嘴吧、中醫治療鼻炎等特色項目,2003年檢驗科基因檢測率先通過國家衛生部檢查驗收。
醫院有CT、核磁***振、大型生化儀、人工肝、磁懸浮床、電子腸鏡、腹腔鏡等高檔儀器設備。
醫院黨委註重全面建設,強化醫德醫風,狠抓人才培養,政治理論學習、宣傳報道、軍民***建等工作多次受到上級和地方 *** 的表彰,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黨委。
交通:
康樂坊站:6、29、38、43、45、206路公交汽車至康樂坊下(118醫院)站下車;
漲橋頭站:3、4、11、25、27、28、42、51、102、105、106、109、201、202路公交汽車至漲橋頭下車往西200米即到。
8.溫州攔街福的來歷漢族祭祀舊俗。流行於浙江溫州等地。
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壹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紮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氣氛熱烈。街頭還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之大成、同時家家設祭臺、擺盆景。陳花卉,稱作“花祭”、店鋪以減價招徠顧客,各方遊客雲集。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人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別處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攔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壽桃最為精奇、米制壽桃高齊屋檐,闊跨街面。上置《西遊記》、《水滸》、《三國》各米塑人物數達幾百個,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狀如亭系由數十萬顆彩珠紮成、囤上構織戲曲人物、龍鳳和各種圖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壹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紮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氣氛熱烈。街頭還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之大成、同時家家設祭臺、擺盆景。陳花卉,稱作“花祭”、店鋪以減價招徠顧客,各方遊客雲集。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人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別處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攔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壽桃最為精奇、米制壽桃高齊屋檐,闊跨街面。上置《西遊記》、《水滸》、《三國》各米塑人物數達幾百個,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狀如亭系由數十萬顆彩珠紮成、囤上構織戲曲人物、龍鳳和各種圖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1952年溫州城鄉物資交流會時,曾舉行類此文娛活動,為時三大不稱“攔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