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緊張就是大腦皮層的興奮。興奮後,其反應能力會大幅度地提高,表現為註意力增強,思維敏銳,所以適當的緊張會提高學習考試效率。但是持續過度的緊張焦慮會導致大腦皮層的疲勞,使思維活動出現障礙,考生在臨考前可能出現寢食不安,考試當天進考場出現心慌氣短、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有的考生甚至腦子裏壹片空白等癥狀,都是過度緊張造成的。調適考前心理,關鍵是抱壹顆“平常心”,不要自己嚇自己。過分看重考試對個人前途的影響,易引起負面心理反應。考生既要認識到考試是壹種競爭,又不能過分強調這種競爭,更不能把考試視為“下賭註”。
二、建議考前要做好十件事:
壹是制定作息時間計劃,在家復習要防止忙亂;二是把生物鐘調向考試日,按照考試上午開始時間和下午開始時間復習功課;三是抓住最佳記憶時間:早晨起床後半小時和晚上睡前半小時;四是以親臨考場的心態做卷;五是調整睡眠,考試前壹天晚上切不可提前上床,否則很容易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心緒煩躁不安影響考試。六、不想考後的事、不再做新題難題。七、註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疾病。八、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九、不玩電腦遊戲和上網聊天等。
三、針對考生在最後壹周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應對
四、保持平常心,緩解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壹種臨考前常見的內心感到緊張的情緒反應。心理學中有壹個定律叫做葉克斯壹多得森法則,是心理學家葉克斯和多得森發現的。該定律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的關系,即二者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的效率最高。所以,適度的考試焦慮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壹般而言,考試焦慮是由各種壓力和個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