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保定清虛山道觀地址清虛山道觀簡介

保定清虛山道觀地址清虛山道觀簡介

保定清虛山道觀是壹處歷史極其悠久的名勝古跡,這裏相傳是丘處機弟子重顯子傳經布道的地方,在元明清三代壹直都是名聲赫赫的存在,發生了太多的歷史典故和傳奇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清虛山道觀詳細地址和簡介。

保定清虛山道觀在哪裏?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齊家佐鄉清虛山

保定清虛山道觀簡介

清虛山,又名葛洪山、葛公山,在唐縣西北35千米的齊家佐鄉境內。晉代葛洪晚年在此修行、煉丹、著書。從元代始為道教名山,歷經元明清,成為為我國北方道教聖地之壹。1993年保定地區行署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現唐縣道教協會駐此。

《唐縣誌》載,此山取“四時之氣清而煦,界入虛無,超然物外”而名。《保定郡誌》載,因葛洪隱居修道,此山舊稱葛洪山。道家則取“清凈無為”之意而命名為清虛山。因遠觀此山座座山峰呈青色,唐縣人民政府在1984年確定“青虛山”為標準地名(實謬)。從1986年起修建進山道路、山門、門前廣場、石階步遊路等,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清虛山奶奶頂海拔998米。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部山坡較緩,北部山峰林立。山體構成多為石灰巖,因久經風雨溶蝕,形成了如青筍,似狼牙,像箭鏃,直刺雲天的奇峰峻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喀斯特峰林景觀。“清虛聳翠”為唐縣古八景之壹。

清虛山的道觀星羅棋布,明清時達百余處。在白雲峰有北嶽廟、地藏庵;紫雲峰(奶奶頂)有三霄聖母殿、碧霞元君宮、靈官廟;碧雲峰有老君廟、上清宮、偃月洞、重陽洞、真武殿;天柱峰有白草寺。另有觀亭寨、飲虎池、仙弈石、皮箱溝等。

山的中部稱上清虛,以玉皇閣為中心,周邊多存歷史古跡,如葛洪煉丹的浴丹泉、洗心井;鮑姑(葛洪夫人)的曬艾臺,葛洪休息的仙人石(仙人炕)。玉皇閣前有為東晉葛洪刻立的“抱樸子”碑、金代陳道益“重顯子返真碑”及“三仙臺”“鳳凰臺”“冷空臺”“天風臺”碑等。閣東有太乙宮、清虛宮等。閣西有三清殿等。

山的下部名下清虛,這裏以留雲院葛洪殿為中心,有姻緣井等。山的底部稱蘋果園,山門建有關帝殿、月老祠、全神殿等。桃園東有壹塊較平坦的高地,稱“三教墳”,舊有不少塔林。現在開辟為“聚賢墓”。

另外,紫雲峰山頂曾有葛洪、鮑姑、葛洪弟子黃野人石像。上山路旁石壁上有多處摩崖石刻,如明代知縣孫希夔書的“登高望遠”、“漸近佳境”,道人隸書“耕雲”等。

偃月洞傳為偃月子於此修道得名,並有與仙人許_談道處。桃園為唐代天陽真人修道處,以遍植桃樹得名。在觀亭寨的下方有“舍身崖”,據說有壹個非常孝順的兒媳婦,因婆婆有病,在青虛山上許下宏願,婆婆如能病愈,情願舍身。結果婆婆的病果然好了,她便在懸崖處跳崖成仙。

清虛山的東北側有壹條長7千米的大峽谷,原名龍潭溝、龍門湖,1942年抗日軍民於此反“掃蕩”獲勝,改名西勝溝。溝內兩山對峙,壁立千仞,水出其中。內有斬龍劍、自來碑、龍泉、二龍潭、三龍潭、壹畝石、仙女浴盆、巨型鐘乳石、壹線天、姊妹峰、洞真觀的無粱殿等景觀。

清虛山西南側有壹條長10千米的峽谷全勝峽,山巒疊嶂,峽谷縱深,林木蔥蘢,水源充沛。景區內有葦玉寺、大佛殿、天井、溶洞等景觀。

清乾隆皇帝去五臺山朝聖路過此地,為清虛山的奇峰異景而驚嘆,親筆題匾“紫雲峰”和“鳳凰石”,鑲嵌在山崖上,至今尚存;並兩次遣工部尚書董邦達由直隸總督陪同實地勘察,繪制全景圖壹幅,小景圖八幅,現存於上海博物館。

抗日戰爭時期,清虛山地區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腹地,晉察冀軍區許多重要機關駐紮於此。1943年,在粉碎日軍秋季掃蕩中,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2團4連,為保衛分區後方機關、掩護當地群眾秋收、配合主力外線作戰,開展了著名的“清虛山阻擊戰”,堅守8晝夜,交戰10次,斃傷敵百余名,給日軍以重創。

歷史上每年三月十五的清虛山廟會長達十日,河南、山東及河北當地香客和道教信徒紛紛朝山進香,人次達數十萬。後遇戰亂,沈寂多年。1986年,由宣傳部長韓海山牽頭,組織開展對舊廟會進行改造,開發旅遊,廟會得以逐漸恢復到歷史上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