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什麽意思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什麽意思

意思是,歷代聖王先後繼起,會通改變前代的典章制度,使百姓進取不懈,神妙地化用變通之理,使百姓各得其宜。寓意事物到了窘困窮盡的時候就應當有所變化,變化之後才能通達,通達之後才能長久。

出自《周易?系辭下》,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它道出了壹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世間萬物,均有壹個發生、發展和衰落的過程,到衰落階段時,就必須尋求變化以謀出路。如果壹味因循守舊而不思改變,就只能畫地為牢,坐以待斃;反之,若能順應環境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則可絕處逢生,化險為夷。成語“窮則思變”即由此而來。

擴展資料?

對於改革創新的重要性,中國人很早就有深刻認識。類似的說法還有《詩經》裏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韓非子》說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求變化,求發展,求進步,是中國探索繁榮富強道路的根本指向。恩格斯曾斷言,社會主義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正所謂“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世界變化日新月異、民眾訴求水漲船高,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將進壹步增強,推進改革的挑戰日益增多、難度日益加大。但更要看到,改革沒有退路、不改不行。

在這個意義上,今天的改革,要跟得上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要與轉型期的風險賽跑,與解決問題的時間窗口賽跑。

只有克服“改革疲勞癥”,防止“改革疑慮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我們才能牢牢把握改革主導權,始終掌握發展主動權,讓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讓國家獲得更快發展進步。?

百度百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