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葉公好龍
1、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2、譯文:葉公子高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裏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延伸到了廳堂裏。
葉公壹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魂飛魄散,壹臉驚惶 。由此看來,這個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3、寓意: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二、掩耳盜鈴
1、原文: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2、譯文: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壹只鐘,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3、寓意: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刻舟求劍
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2、譯文:有壹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裏。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壹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壹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四、揠苗助長?
1、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2、譯文: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壹棵棵地往上拔,壹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總算讓禾苗壹下子就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裏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3、寓意: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壹寓言還告知壹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五、鄭人買履
1、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壹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2、譯文:從前有壹個鄭國人,想去買壹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
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妳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寓意: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壹事無成。
百度百科-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