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層:第壹節,描寫紅燭。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
第二層:第二節到第三節,詢問紅燭。聞壹多要問詩人們,妳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妳們可有勇氣吐出妳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壹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得壹覽無余。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矛盾!沖突!在曾有的矛盾沖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詩人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第三層:第四節到最後,贊美紅燭。詩歌從第四節開始,壹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壹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幹,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